10月8日早上,美團內部人士向搜狐科技透露,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作落定,應該會在今天公布,目前正在等最終的官方聲明。昨天晚上,不少美團員工都接到了通知,要求第二天早點去公司。
這是今年以來,科技公司的第三次類似并購。[
新西蘭公司注冊]前兩次分別是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點評合并后的新公司將成為國內最大O2O平臺,估值170億美元,占團購領域80%的市場份額。
合并細節
在9月下旬,美團出現融資失敗傳言的時候,美[
注冊塞舌爾公司]團上下口徑一致,或明或暗地表示此事是糯米干的,決口未提老對手大眾點評。美團副總裁王慧文當時接受搜狐科技采訪,也一反常態,表示美團并非不站隊,而是想通過站隊,用最小的代價搞定最大對手。
所以現在想來,當時美團和點評的談判就進入實質階段了吧?
1.換股結構。在最早版本里,美團點評的換股結構是7-4,但昨晚外媒報道的新版本是5-5。搜狐科技求證后未得到確切消息,但總體更偏向于5-5,如果屬實則與58趕集的合并案情況一致。
2.聯席CEO制度。這似乎是互聯網企業合并的標配,滴滴快的、58趕集都是一樣,但快的CEO呂良偉很快淡出,楊浩涌仍在參與58趕集的管理,但話語權明顯不如姚勁波,這種情況從雙方首次合體露面就很明顯,發布會時候老姚春風得意,楊浩涌則顯得落寞。
放到美團王興和大眾點評張濤身上,聯席CEO的設定也目測是這個結果。一方面王興很強勢,一方面張濤的持股低于王興。
3.新公司情況。國慶期間有消息稱,合并后點評將放棄高頻、低客單價的業務,但被官方否認。事實上,對點評的入口來說,如果只打低頻業務也是很大的浪費。
另外,據稱合并后的新公司將很快啟動融資,數額不小,資金仍然是VIE結構。
“美大”走向
盡管美團和點評的合作將產生一家可能估值170億美元的巨頭,但說到底,能走到一起還是因為倆字,缺錢。
事實上,從滴滴快的到58趕集,每次并購的背后推力都是資本。早期燒錢換份額,投資人是樂見其成的,但規模上去之后卻看不到規模效應,金主就該著急了。還記得去哪兒最近的董事席位調整不,百度加了三個席位,但去哪兒上次融資時候,百度并沒有給錢。
所以美團和點評是想復制滴滴快的的案例,降低成本結束互掐。但別忘了,那邊突然變成行業老二的糯米,還揣著200億在等著。
綜合幾位行業人士的看法,合并后的“美大”仍然面臨幾個問題。
1.老大老二合并,老三并不會怎么樣。這事兒已有前例,58趕集合并后,百姓網順利拿了百度領投的22億元,拆VIE打算國內上市。實際影響是由于老大老二的合并,老三會直接跳級成老二。
2.“美大”比較難復制滴滴快的。原因是,滴滴快的整合后,[
新西蘭注冊公司]基本壟斷了行業,只有在非常細分的領域會有創業公司型的對手,滴滴基本能夠掌握定價權。而“美大”依然要和糯米打,并且短期看糯米對百度來說是戰略業務,雙方的正面交鋒不可避免。再加上阿里正在扶持的口碑,“美大”依然要面臨BAT。
也就是說,“美大”只是解決了內部矛盾,并[
注冊薩摩亞公司]沒有完全形成行業控制地位,尤其是對B/C兩端,依然存在商戶和用戶的爭奪。這意味著,定價權依然在上游以及用戶手中,價格戰和補貼仍會存續一段時間。
3.“美大”出路,在于完全投誠一家BAT。據稱這家合并后的新公司也會很快啟動融資,根據170億美金的估值,以及對抗糯米200億的需求,這筆融資想來不會小。問題在于,面對BAT對“連接人與服務”的一致熱情,如果“美大”的規模不能帶來規模效應,那么更大的規模只能導致更大的資金需求。
所以“美大”的出路有兩條,一是澆滅BAT對O2O的熱情,二是徹底投誠某家BAT。消息人士稱,“美大”的意愿可能是騰訊,美團同意和點評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擺脫阿里。不過根據目前流傳的股權比例,合并后的“美大”持股最多的外部投資者反而是紅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