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消費端,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直屬的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形勢及“十三五”展望》透露,力爭2020年用于電力、煉焦等中間消費的煤炭超過85%,終端直接煤炭消費量將由8.7億噸減少到6億噸以內,下降30%以上。
在石油領域,《行動計劃》提出,堅持陸上和海上并重,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突破海上油田,大力支持低品位資源開發,建設大慶、遼河、新疆、塔里木、勝利、長慶、渤海、南海、延長等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
“根據我們的研究,[注冊BVI公司常見問題]石油的供需相比”十二五“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預計到2020年我國原油生產能力在2.2億噸左右,消費需求在6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依然很高。
在天然氣領域,《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年產常規天然氣185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
郭焦鋒認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的發展前景會更為樂觀,有望實現消費量和消費比重的兩個“翻番”。
具體來說,第一,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要比2015年翻一番,2015年天然氣消費量在2000億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大概4100億立方米;其二,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比2015年翻一番,201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概在6%~6.5%,到2020年能夠達到12%左右。
非化石能源發展指標可能出現微調“”十三五“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低碳能源。”林伯強分析。
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2020年規劃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未來六年,平均每年投產和新開工機組都要達到6臺左右。
在水電領域,《行動計劃》提出,以西南地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河流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電站,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和建設。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
“”十三五“的水電發展目標目前還在研究當中,初步考慮可能會下調。”一位接近國家能源局的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董秀芬公開表示,“十三五”期間,預計光伏裝機容量將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在2020年總裝機容量達到1.5億千瓦,在電力結構中占比7%-8%。
這意味著比《行動計劃》中確定的1億千瓦的光伏發電目標上調了5000萬千瓦。“光伏發電目標上調的一個重要考慮是,為了與上游的產能匹配。”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時璟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國家能源局初步考慮,[BVI公司注冊說明書]風電裝機容量也將在《行動計劃》的基礎上上調,由2億千瓦提高到2.5億千瓦。
“光伏發電和風電裝機規模上調的主要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的要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公開表示,“十三五”時期,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實現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從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轉變,是做好“十三五”規劃和行業管理的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