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輸美輪胎特保案影響,廈門輪胎對美出口幾近停止,業內人士表示,WTO裁定輪胎特保案中方敗訴的消息已被市場提前消化,而鑒于國內需求大增,輪胎出口型企業紛紛轉入內銷。
月13日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裁定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并未違反相關規定,中國在輸美輪胎特保案中敗訴。
受“輸美輪胎特保案”影響,廈門輪胎企業幾乎已停止了對美出口。對美國輪胎出口曾是廈門建發進出口部門的業務之一,每年的出口額有幾百萬美元。不過,自從去年9月美國開征懲罰性關稅后,廈門建發就暫停了這項出口業務。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征收最高達35%、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涉及的產品為部分從中國進口的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理由是從中國大量進口輪胎損害了當地輪胎企業的利益。
繼美國輪胎“特保案”之后,巴西、印度等十幾個國家也相繼發難,我國輪胎出口嚴重受阻。
2009年9月14日,中國政府正式對美國限制進口中國輪胎的特保措施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美國方面提出,在2004年至2008年間中國進口輪胎數量迅速增加,導致美國輪胎行業產量下降、工作崗位流失。WTO的裁決認為這一說法成立。
根據規定,中美雙方可在60天內對此裁決提出上訴。中國商務部本月14日表示,美方對中國輪胎采取的特保措施是為轉嫁國內政治壓力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事實證明,特保措施既不符合中方利益,也不能給美方帶來利益。中國將在恰當的時候提出上訴,以最大限度維護我國輪胎行業的合法權益。
作為世貿組織(WTO)成立60多年來特保爭端解決第一案,中美輪胎爭端受到了包括廈門企業在內的中國輪胎業界普遍關注。
有廈門業內人士透露,美國對中國進口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后,一度引起了中國整個產業的深度震蕩。部分福建輪胎企業由此遭受重創。莆田一家輪胎企業,60%-70%的產品出口美國,現在這家莆田企業已岌岌可危。
廈門塑料橡膠同業商會橡膠分會會長林福山表示,相對而言,輪胎特保案對廈門企業帶來的影響并不大。在對美輪胎 (0)(0)評論此篇文章
其它評論發起話題相關資訊財訊論壇請輸入驗證碼貿易中,建發的出口量在廈門算是比較大的,但每年區區幾百萬美元的出口額,在建發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中可謂微不足道。
廈門正新輪胎人士則表示,正新以出口歐盟為主,不受此特保案的影響。
廈門塑料橡膠同業商會橡膠投資顧問趙永良分析,該消息已經提前消化,現在對于整個產業基本上已經沒有影響。目前國內汽車市場蒸蒸日上,輪胎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原本出口型的輪胎企業紛紛改道內貿,特別是“美國輪胎特保案”發生后。趙永良同時稱,這兩年輪胎的價格一直在漲,中間就沒有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