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國都在保護自己,中國今年要做好應對'貿易大戰'的準備,除了發達國家,我們的朋友,新興國家也會針對我們。"
"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目標是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動貿易強國進程。"
3月1日,新華社稱,[注冊薩摩亞公司]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中國兩家企業和一家加拿大企業的文身、永久性化妝用的油墨應用裝置、組件及其使用方法發起"337調查",以確定他們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這是繼2月23日后,短短7日內ITC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又一次調查。
無獨有偶,2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政令,正式成立貿易執法中心,針對別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展開調查。在中國學者看來,此舉明顯"劍指中國",并欲從貿易戰中"撈取好處"。
昨日,路透社援引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的話稱,中國今年要做好應對"貿易大戰"的準備,"現在各國都在保護自己,降低匯率以增加出口,包括奧巴馬3年翻番的出口計劃"。
7日兩遭調查
"337調查",得名于《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調查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2006-2010年間,針對中國企業的 "337調查"共56起,為過去20年來的總和。
2012年,"337調查"似有愈演愈烈之勢。2月23日,ITC宣布對用于激光打印的墨盒及組件,照相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手持圖像捕捉和傳輸設備,可調節能熒光燈等三類產品發起"337調查",共13家中國公司涉案,為所有國家之最;短短7天后,中國又有兩家企業被列入調查對象,分別是浙江義烏的一家文身器材公司和廣州的一家美容美發用品商行。
根據"337調查"程序,ITC在啟動該調查后,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并盡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ITC將發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
記者昨日試圖聯系上述15家企業,[注冊薩摩亞公司]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在江蘇明弘律師事務所吳俊鋒律師看來,7日兩遭調查,足以說明美方態度:不放棄對中國企業的貿易戰。他還解釋,"337調查"由于成本低廉,程序不復雜,往往會被美國企業濫用,"哪怕隨便對中國企業'蒙一把',美方都可能受益"。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還是那句老話:積極應訴,累積經驗。"吳俊鋒稱,"在以往的案例中,便有不少中國企業成功上訴過。"
中國成最大雙反對象
記者注意到,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不止"337調查"。從前兩年針對中國輪胎企業的訴訟,到去年沸沸揚揚的光伏大戰,美國相繼祭出"雙反"、"特保"等"殺招",甚至用"竊取經濟秘密"等借口,對中國企業進行指控。
2月29日,奧巴馬簽署政令,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內部設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以協調與美國貿易權利、國內貿易法律等有關的執法事宜。奧巴馬強調此舉是"為美國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環境"。
"包括'337調查'、貿易執法小組在內,美國的舉措很大程度上針對的都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他們的目的就是保障美國的外貿利益,提升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和實力。"
屠新泉進一步分析,"種種舉動一方面源于美國需要通過外貿恢復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在大選年,通過貿易調查乃至貿易戰,為奧巴馬政府爭取選票。從中國角度而言,中國企業近年來通過轉型等手段,競爭力不斷提升,也讓美國擔心。"
魏建國對媒體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反傾銷、反補貼對象,"今年會更多。而且,除了發達國家,我們的朋友,新興國家也會針對我們"。
"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放緩及不斷爆發的貿易摩擦,均令今年中國外貿形勢雪上加霜。"魏建國預測,"貿易增幅為個位數,出口增幅也將逐漸下滑。"
十部委指導外貿轉型
盡管形勢嚴峻,但魏建國仍強調"要重視進出口"。"在中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外貿和內需)中,內需繼續增長的空間有限,中國不可能再進行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因此進出口一定要加強"。
昨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出《關于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迫切需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進一步增強外貿推動經濟增長等作用。"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目標是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動貿易強國進程。
《指導意見》的亮點之一是"重點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2月21日,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也表示,2012年中國將加大對新興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力度。據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已選取的新興市場廣泛分布于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家。
"相對于發達國家市場漸趨飽和、對中國屢屢挑起貿易戰,發展中國家正處于拓展期,具有較強的市場潛力。"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先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屠新泉認為,新興市場將為中國外貿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加之得到了十部委的指導和支持,中國的外貿企業也將得到新的發展空間。而在《指導意見》中,也明確了"完善財稅政策"、"加強金融服務"、"完善貿易及配套政策"等服務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