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亂局持續至今,國內經濟也成為政治危機升級的犧牲品。
去年12月,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不顧國內尖銳的矛盾,毅然訪華,希望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尋找防止國內經濟崩潰的方案。[廈門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如今,隨著烏克蘭國內危機的升級,中烏經貿合作的未來籠罩在迷霧中。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劉華芹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分析說,烏克蘭近期經濟狀況在獨聯體中是表現最差的,但由于中國企業在烏克蘭投資有限,大多數基礎設施領域較難進入,因此,受到的影響也會遠遠小于利比亞,后者曾在2011年因國內政治動蕩導致中國選擇撤僑。
根據《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2年當年,中國對烏克蘭的非金融類投資僅有200多萬美元,截至2012年底,中國對烏克蘭非金融類累計投資金額為3000萬美元。
“雖然有些民營企業可能未能納入統計,但是總體規模不大是肯定的。”劉華芹說。由于國際貿易合同一般提前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反對派的影響也沒有到不可控的地步,因此,劉華芹認為,影響也是有限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經參處網站上看到,使館已發布安全警示,提醒在烏中資企業與華人華僑最大限度地減少外出,確保人身安全。
外匯儲備縮水
烏克蘭一般被認為是國際投資中規則較模糊、風險較大的國家。這次政治風波,就是其政治風險的一個表現。如今烏克蘭國內的政治風險正不斷外溢。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世界投資環境排名,烏克蘭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7位,盡管與2011年比上升15位,但整體投資環境并未改變。2013年年底,烏克蘭國內的外資吸引力更是跌至5年來的低谷。除了烏國內政府部門貪腐嚴重、工作效率低、灰色經濟盛行、貨幣管制等傳統因素外,烏克蘭未能與歐盟簽訂聯系協議也是一大原因。2012年烏實際吸引外資41.29億美元,同比下降25.3%。
自去年11月國內動蕩后,[福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Hryvnia)已貶值10%,對美元匯率大幅跳水,跌至歷史低點。目前,1格里夫納約合0.123美元。
面對貨幣的大幅貶值,烏克蘭央行已在2月6日宣布降低匯率,并實施資本管制,包括限制私人資本流向海外、禁止在海外投資中利用外幣進行收購等。官方數據顯示,烏國內外匯儲備已降至178億美元,只能勉強支撐兩個月時間。
“本來,投資者希望與歐盟的聯系協議會幫助烏克蘭改善國內的營商環境,但遺憾的是,這一切并沒有發生。”歐洲商會(EBA)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如今,投資者們已首次表示,他們對烏國內投資環境難言樂觀。”
在烏國內政治沖突不斷激化的背景下,標普、穆迪與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也紛紛下調烏克蘭的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均為負面。其中,惠譽將烏克蘭長期外幣信用評級由B-下調至CCC,長期本幣信用評級仍為B-。惠譽稱,政治沖突激化、外部融資渠道收緊及外匯儲備降低是影響烏主權信用評級的主要因素。
中烏經貿影響有限
近年來,中國與烏克蘭有意向開始加強合作。目前商務部公布的投資指南中披露,烏克蘭投資環境的優勢主要包括:擁有東歐最大的市場,消費潛力大;戰略地理位置優越,市場能輻射獨聯體、歐盟、北非等。當然,烏克蘭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占世界總量1/3的黑土地也是中烏合作的一個主要因素。
根據商務部提供的資料,目前中烏合作的主要領域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和農業領域,主要合作方式為中方融資,烏克蘭提供主權擔保,中方執行的方式。去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烏克蘭KSG農業公司簽署為期50年的農業合作協議,使烏克蘭一舉成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農場”。
從雙邊貿易統計來看,中國自烏克蘭進口的主要為礦產品以及動植物油脂。而對烏克蘭出口的,主要為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輕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雖然烏克蘭總體出口和進口量均有所下降,但2013年1~9月,烏克蘭自中國進口增長,對中國出口增幅更大。中國為烏克蘭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劉華芹對本報記者說,目前的局勢相當糾結,還需繼續觀察。但是,總體來看,程度將遠小于此前的動亂,局勢在可控范圍。劉華芹指出,動亂影響主要在基輔,而且反對派與政府的博弈相當微妙。反對派找到歐盟,并與默克爾會談,但未能在細節上達成一致。另一方面,與現任政府關系不一般的俄羅斯也不可能任由烏克蘭的局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礦產品來源區域比較分散,受到事發地基輔的影響不大。”劉華芹說,“更何況國際貿易合同履約周期比較長。”此外,中國企業投資主要在烏克蘭的偏遠地區。目前,中國企業中除了華為、中興確定在烏克蘭有投資,基礎設施和貿易領域進入的都比較有限。
“目前,中國對烏克蘭的投資,還沒有大規模開展,雙方只是在探討農業和基礎設施方面意向性的合作,實際投資下去的少。”劉華芹說,“個別金額大的項目,也只是在謀劃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