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近期呈雙向波動態勢,甚至一度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對外貿廠商本是利好消息;但不少外國客商亦對價格更為敏感。有參加廣交會企業表示,議價過程十分艱難,甚至訂單數量不升反降。採購商砍價壓縮了匯率帶來的利潤,企業未受太多實惠。有廠商反映說,匯率變化對傳統密集勞動型產業影響尤大,若產品附加值高可在議價時更具底氣。在內地生產成本日益高漲的大環境,如何擺脫量多價低的盈利模式成為迫切的挑戰。
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趨勢暫止,[注冊香港公司好處服務]并開始出現階段性貶值。大公報記者今日走訪廣交會出口展區的20多家企業,有一半企業表示此輪人幣貶值并未帶來太多實惠。“客戶非常關注匯率變化,使本來就敏感的議價環節遭遇更多困難”,銷售地毯等室內裝飾的江陰宇聯企業負責人表示,“在老客戶里面,10個中有7、8個都提出重新議價。”
外貿企業抱怨接單更難
反覆議價令部分企業苦不堪言,一家經營地板的企業抱怨說,“因不捨得放棄部分老客戶,而耗費太多時間,開拓新訂單亦受到影響。”雖對對客商砍價感到無奈,但部分企業認為不應輕易讓步。“之前升值都未做太大調整,現在更不會輕易調價。”上海亞明照明企業的谷先生表示,產品價格本就是根據成本和市場供求決定的,僅憑匯率波動而調價會造成交易的不穩定。“每一兩個月才會調整,對匯率的反映會存在滯后,有足夠緩沖時間。”
但并非所有企業都會遭遇到“刁難”。南京吉山光電科技宋小姐表示,對于高附加值的產品議價底氣會更足。“像他們主打歐洲中高端市場,[瑞豐商標注冊服務]客戶對于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會有所認識,較少出現對價格斤斤計較。”經營燈具的海南富樂華湯小姐亦認為,在內地生產成本高漲的環境下,勞動密集型企業靠“價低量大”的模式已經很困難。“僅人工成本對比去年上漲了超過2成。”她表示,目前內地廠家在面臨環境、物價等因素影響,“製造工廠”地位將越來越多遭受泰國、越南等地沖擊,出口大形勢仍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