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服務貿易逆差609億元人民幣(等值99億美元),較上月逆差小幅擴大。今年前兩個月,該值分別為逆差814億元人民幣(等值133億美元)、逆差585億元人民幣(等值96億美元)。這是目前為止國家外匯管理局特意單獨按月公布的三次國際服務貿易收支數據。
國際服務貿易指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服務貿易交易,是國際收支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服務貿易數據包含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按季度編制并對外公布。從今年1月份開始,國家外匯管理局特意單獨按月公布國際服務貿易收支數據。[美國注冊公司]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這與國際服務貿易在我國國際收支交易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對國際服務貿易數據需求日益增加有關。
此外,在我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中,服務貿易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也是外匯局披露該項數據的重要原因。從國際收支口徑看,2013年,服務貿易收支總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達到536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4%,增速較貨物貿易高6個百分點,相當于貨物貿易總額的13%。
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流動持續快速增長,外匯局優化服務貿易外匯監管方式,重點對其進行跟蹤、監測非常有必要。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服務貿易跨境收入增長37%,支出增長30%;跨境收付總額9670億美元,增長33%,增速高出貨物貿易25個百分點,占整個跨境收付總額的17%。
記者觀察3月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數據表發現,旅游支出位居服務貿易逆差第一位,運輸支出和專有權利使用費及特許費差額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此外,我國的服務貿易逆差伙伴國家和地區高度集中。據統計,服務貿易主要伙伴集中在鄰近地區和歐美發達國家。其中,我國對香港地區順差319億美元,居順差來源地區和國家首位,順差同比減少20%,主要因為赴港旅游支出上升所致。除對香港地區等少數國家和地區小幅順差外,我國對其他主要伙伴國均呈現逆差,逆差較大的國家包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日本。
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中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仍占主導地位,而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第二產業。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薄弱日益成為制約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向服務型經濟的短板。鑒于此,監管部門不斷出臺新政,推進市場化改革,解開束縛服務貿易發展壯大的“桎梏”。
自去年9月1日起,外匯局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改革對金融機構辦理服務貿易外匯業務帶來了積極影響。一方面,[注冊英國公司]本次改革大力清理整合法規,廢止了50多項相關法規文件,制定了《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其實施細則,為金融機構辦理服務貿易外匯業務提供系統、清晰、透明的法規依據,便于金融機構操作;同時,單證審核的簡化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改革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機構對業務審核的權責,加強對金融機構審核的盡職要求。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改革體現了外匯管理理念與方式的轉變,有助于形成便利化與防風險相結合的新型管理方式,有利于順應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健康發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鋼建議,未來我國在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夯實服務業的發展基礎,加快提升其在GDP中的比重,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推動服務企業走出去,逐步由服務貿易大國向服務貿易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