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近日發布今年前5月進口原油來源地數據。數據顯示,中東地區進口原油雖然占進口總量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依然維持在51%的水平。
2014年1~5月份,[注冊美國公司]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羅斯、伊拉克、阿曼、委內瑞拉、阿聯酋、哥倫比亞及科威特為中國前十大原油進口來源國, 占比達83.01%。
中國從各地區進口原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中東進口原油增幅最小。具體而言,中東、非洲、南美和里海出口至中國的原油數量增幅分別為8.98%、13.25%、15.91%和9.11%,至6589萬噸、2971萬噸、1320萬噸和1611萬噸,在中國進口原油版圖上的占比份額分別為51.21%、23.09%、10.26%和12.52%。
其中5月份,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同比增長53.2%,總額達到145.7億元人民幣。前5個月,中國自伊朗進口原油1338萬噸,同比增幅達到49.76%,月均約268萬噸,增幅居中東地區最高,穩居中國第三大原油進口來源國,1~5月份進口總量占比份額達到10.40%,同比攀升2.7個百分點。
分國別來看,中東地區除伊朗外,中國自伊拉克和阿曼的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幅都在20%之上,占據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國的第五位和第六位,沙特穩居第一。
非洲地區,安哥拉仍占據半壁江山,[美國公司注冊]前5個月其出口至中國的原油數量為1812萬噸,同比增7.40%,占比份額為14.08%,位列第二,另外蘇丹、南蘇丹、赤道幾內亞和尼日利亞也是該地區原油進口量的主要增長點。
南蘇丹自2013年7月份躋身中國進口來源國,此后出口量穩步增加,今年前5個月南蘇丹與蘇丹出口至中國的月均原油數量約為71萬噸,較2013年全年月均水平提升近五成。
南美地區,委內瑞拉占地區總量的52%,前5個月同比基本持穩,來自哥倫比亞的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幅顯著,為86.32%至369萬噸。
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分析師孫燕松分析說,里海原油通過中俄和中哈兩條跨國原油管道打入中國市場,在中國進口原油版圖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中俄“增供”協議,中國自兩大跨國管道的原油進口量將會逐年增加,里海地區的占比份額也將繼續攀升。
數據還顯示,中國1~5月來自亞太地區的原油進口量為252萬噸,同比微增0.74%,澳大利亞是主要來源國。
2011年底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石油石化領域制裁,受此影響2012年和2013年中國自伊朗的原油月均進口量顯著下跌兩成左右至183萬噸和179萬噸。
不過2014年起,[注冊英國公司]國際社會放松對伊朗原油出口等領域的制裁措施,伊朗的原油出口量持續上升,今年前5個月中國自伊朗的月均原油進口量大幅漲至268萬噸,5月當月的進口量為322萬噸。
伊拉客局勢也將會影響到自伊拉克的進口,一位中石油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隨著亂局持續,短期內很難恢復平靜,一些生產活動已經受到影響,具體影響還難以評估,要看局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