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達成多項協議。美國對中國放寬商務旅游和留學簽證、[注冊安圭拉公司]中國和俄羅斯簽訂西部天然氣供應協議,中國和韓國完成自由貿易區的初步談判、中日兩國就改善關系達成四點共識,所有這些都可以算作是亞太經合組織雙邊會談取得的成果。2014年11月11日,亞太經合組織批準“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會議通過《北京綱領》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文件》。從會議取得的成果來看,這是一次非常圓滿的會議。
亞太經合組織是一個地區性的論壇,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協調亞太地區各國發展的步伐。美國主導下的亞太經合組織試圖圍繞著后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幫助有限。此次中國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將發展問題放在優先的位置,回顧亞太經合組織取得成績的同時,對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規劃。概括起來說,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旨在通過建立地區性的自由貿易區,解決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就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601099)自由貿易區談判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悄悄進行。中國和韓國雖然達成了自由貿易區初步協定,但在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框架內,并沒有給中國留下合適的位置。正因為如此,中國利用東道主的身份,提出了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概念,試圖將所有的自由貿易區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完整的自由貿易區概念。很顯然,這樣的談判,其難度不亞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
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墨西哥總統取消了中國鐵路建設公司中標協議。墨西哥總統出爾反爾,可能是出于國內政治的考慮,但在客觀上給中國造成了重大損失。由于中國企業已經公開了自己的投資計劃,如果繼續參與墨西哥高速鐵路的競爭,那么很可能會讓其他企業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信息。這對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企業來說極為不利。這個小小的例子從一個側面說明,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非常復雜,短期內達成亞太經合組織自由貿易區協議幾乎不可能。
當然,中國不可能通過一個論壇解決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之所以傾盡全力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有必要展示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經濟正在面臨轉型,中國需要亞太市場,尤其需要亞太的基礎設施投資市場。中國希望借助于亞太經合組織這個平臺,從而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的條件。
區域性的雙邊自由貿易區和多邊自由貿易區是未來國際經濟合作的大趨勢。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后,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日益嚴重,因此,在多邊談判的過程中很難有效地發揮作用。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可以促進地區經濟合作。但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仍然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如果在經濟合作的過程中缺乏比較優勢,那么即使建立了互聯互通的網絡,達成自由貿易區協定,也未必能夠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北京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與其說是為了取得實質性的成果,還不如說是為了展示中國的姿態,為中國未來開展區域性的多邊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是產業過剩問題。[汶萊公司注冊]中國在開展區域貿易合作的過程中比較優勢相對較小,可替代性的產品相對較多。因此,中國政府應當著力解決國內的經濟結構問題,應當立足于增加自己的比較優勢。中國政府正在以出口信貸等“組合拳”的方式,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但從整體來看,國際貿易和投資保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中國政府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必須把國家的整體實力轉化為具有可比較性的具體的競爭力,幫助中國企業在投標項目中獲得豐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