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連續超過5天不分晝夜的密集談判后,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5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結束,談判各方終于達成TPP貿易協定,[馬紹爾注冊公司]同意大幅降低投資、貿易壁壘和確立新的商業規則,并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
美方“主導”談判和協定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5日發布的TPP協定概要,該協定具有五大突出特點:一是要求全面市場準入,即消除或削減涉及所有商品和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二是促進區域生產和供應鏈網絡的發展;三是解決數字經濟、國有企業等新的貿易挑戰;四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幫助成員國加強貿易能力建設,實現貿易的包容性;五是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平臺,吸納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加入。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TPP貿易部長們在談到完成 TPP談判的重要意義時,都強調TPP協定要為亞太乃至全球貿易體系制定新的規則。但從目前媒體披露的TPP協定細節來看,美國主導的TPP談判更多體現了美國的政策立場和利益訴求,包括為勞工和環境保護設立高標準、制定對美國制藥和科技企業更加有利的知識產權規則、加強對國有企業行為的約束等。由于各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存在差異,對于越南、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否真正落實這些所謂的“高標準規則”外界仍有不少疑問。
中國多路并舉平衡影響
此外,TPP協定的達成也會對成員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產生影響。以中國為例,中國對TPP一直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專家認為,雖然TPP形成的貿易規則可能會對中國產生影響,但隨著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推進,上海自貿區試點拓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和亞太自貿區建設穩步推進,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已呈現出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對外貿易開放格局,TPP協定達成對中國的預期影響有限。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針對TPP談成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希望TPP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表示,我們并不會反對TPP,既然TPP有12個成員國在談判,而且他們在追逐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應該說它代表了區域貿易發展的方向,如果中國反對TPP,意味著把自己置身于12個經濟體的對立面。而且亞太還有其他經濟體,像韓國、泰國,將來也可能加入TPP,所以中方的表態是清晰的——TPP也好,RCEP也好,這些巨型自貿區都是走向亞太自貿區的途徑之一。中國應該加快RCEP談判和 “一帶一路”建設,加速形成上海自貿試驗區等“小自貿區”網絡,更主動地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這樣就能從全球市場中獲得增長點,一定程度上平衡在TPP市場上可能帶來的損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指出,實際上國際輿論對TPP有不少批評的聲音。阮宗澤分析稱,一是透明度不夠;二是對全球的多邊貿易體制,特別是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起削弱作用,這和強化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潮流背道而馳。
美學者稱需要中國參與
作為環太地區的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并不在TPP協議之內,但美國國內不少觀點認為,中國不應被完全排除在外。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表示,[注冊新加坡公司]中國沒有參與TPP初始談判,但是中國加入的大門應該一直敞開。因為中國是美國在東亞多數友邦和盟友的主要貿易伙伴。
不少美國智庫專家和商界領袖認為,TPP協定最終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國的參與?▋然鶉H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說,TPP的目標之一是制定高標準的經貿規則,但如果主要經濟體不遵守這些規則,其意義就會明顯下降。
他認為,最終大家都會認識到TPP完全成功需要中國的加入。美國商會負責亞洲事務的副會長塔米·奧弗比也說,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應該成為TPP的一部分,不包括中國的TPP將會是一份失敗的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