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個“雙十一”,由于跨境電商的加入和代購商們的積極參與,境外商品成了網購達人們的獵物之一。這其中,媽媽們將目標瞄準了海外奶粉。然而,近日,有外媒持續報道說,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國的奶粉代購賣家將澳大利亞奶粉“洗劫一空”。對此,“雙十一”后,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更嚴厲的奶粉限購措施。
可是,緊接著大家發現,限購令不管用,[專業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因為代購商完全可以將貨物分批郵寄。澳大利亞奶荒惹怒了當地的媽媽們,她們也將怒火轉移到中國代購者身上。那么,目前澳大利亞奶荒到底到了什么程度?真的是中國代購惹的貨嗎?
在雙十一的搶購潮中,媽媽團是一批生猛的購買軍團,她們的獵物自然是母嬰類的產品。在給寶寶選擇口糧時,澳大利亞的奶粉成為她們搶購的目標之物。雙十一過后,中國媽媽們或許買到了她們滿意的奶粉,但是澳大利亞媽媽們不高興了。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道,目前,澳大利亞超市貨架上,嬰兒奶粉部分經?湛杖缫病寢寕儩M意期待得去給寶寶選口糧,卻失望而歸。
媽媽們抱怨:“我們都把買奶粉叫做“饑餓游戲”了!薄拔业碾p胞胎原來都睡得很香,這應該對寶寶好吧。但是現在他們晚上老醒,一次或兩次,因為他們餓了!
生活在悉尼的澳大利亞華人胡方自己也遇到過買不到奶粉的情況,他在超市隨機問了幾位有孩子的父母,發現他們也在為買不到奶粉發愁。
胡方說,其中一位叫薩摩的女士說,周末她跑了6家超市都沒有買到她所需要的四段奶粉。超市里奶粉貨源偏少,只有一些低端品牌的貨源比較充足。另外一位來選購奶粉的內森先生是趁著午休的時間間隙來超市碰運氣的。他說,為了給家人購買三段的某品牌奶粉,他每天中午來一次公司樓下的超市,下午再來一次看看有沒有貨,如果沒有的話,他可能考慮把三段奶粉換成二段奶粉了。
為了阻止搶購,如今,澳大利亞很多超市都已經貼上了“限購令”,還特意用中文寫著:這些限購從2罐到8罐不等。藥房甚至實名登記限購一罐,部分超市里的奶粉都開始上鎖,只有在結賬后實名登記才能打開帶走。澳大利亞某超市工作人員說:“經常有中國消費者來這兒問能不能一下子買6罐嬰兒奶粉!
澳大利亞很多媒體將奶荒歸咎于中國代購,但也有媒體發現,澳大利亞本地人也加入了代購搶購。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超市缺貨的品牌、段位到了網上貨都很齊全,只不過價位偏高,很多產品都被加價了整整一倍。更有當地市民表示,曾在超市快下班時,目睹一名身著該超市工裝的員工,將兩箱嬰幼兒奶粉拿去結賬。
乳業研究員、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宋亮認為,這一事件本身有較大的炒作成分,是由一群企圖讓澳大利亞奶粉在中國打開銷路的投資者制造的營銷噱頭。
宋亮點評,
新西蘭前段時間出現的投毒事件就造成很大影響,消費者感到恐慌,澳洲華人比例加上這些年來澳旅游的人比較多,造成澳洲出現買奶粉緊張的情況。但是,澳洲華人商會的一位副會長表示,目前并沒有存在告罄的說法。有一些超市可能會從營銷角度,為吸引人流這樣講,引起媒體關注,加上被當地媒體曝光,就整個炒作起來。
澳大利亞媒體的渲染令很多媽媽對中國代購非常不滿:“這不是中國媽媽和中國家庭的錯,他們只是想給孩子吃質量好的東西,真正的問題是代購是怎么產生的,他們是怎么操作成功的?”
澳大利亞華人胡方介紹說,目前,[珠海 注冊
香港公司服務]澳大利亞警方已開始調查代購問題,已經有顧客因為反復進同一家超市購買限購奶粉而被警方帶走問話。
但事實上,不少國內媽媽坦言,真正的海外好奶粉價格也不菲,而且她們也經常買不到海外奶粉。
乳業研究員宋亮從專業的數據和貨源貨流角度分析認為,澳大利亞媒體此舉的炒作嫌疑很大。
宋亮表示,澳洲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2015年1到9月大概是40060噸,整個進口比重占3.4%,但與進口第一名荷蘭的34.1相比,遠遠低于荷蘭。所以,從正規渠道進口的中國嬰兒配方奶粉里,澳大利亞占的比例是很低的;第二,從跨境電商來看,進口到中國的奶粉主要是達能旗下的紐迪西亞等四個品牌,這些品牌的生產國分別是
英國、荷蘭、新西蘭。澳大利亞本土生產嬰兒配方的奶粉大企業,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比重是下降的,而且比例很低。從世界各國的嬰兒配方奶粉市場平均價格來看,中國在澳洲搶購奶粉,價格上不存在優勢,中國消費者通過互聯網代購或通過跨境電商出口奶粉,最主要的國家是歐洲。所以說炒作中國在澳洲搶購奶粉的事情是不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