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在新西蘭奧克蘭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并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范。
TPP簽了,這是TPP談判結束和文本公布后的又一項工作,是重要一步。當然這不意味著TPP正式生效,各成員國還需各自完成國內的批準程序。
實現自由貿易是一個崇高夢想,可國際市場上純粹的自由貿易其實并不存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國際貿易自由化趨勢比以往更加強烈。因此,中國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堅持開放的發展理念,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及繼續完善和深化對外開放體制改革。
對于中國來說,TPP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出口面臨外部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外貿必須主動適應全球經貿環境“新常態”,把壓力轉化成發展動力,增強深化各項改革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緊迫感,以開放的主動贏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TPP對中國出口產生多大影響,目前尚難以準確預估。[注冊馬紹爾公司]簽署TPP協議的12個成員國加起來占全球經濟比重的四成。應當說,TPP構建的協定內零關稅體系,對中國及其他域外國家的進出口會有一定影響。此外,TPP協議還將改變本區域一體化的游戲規則,深刻影響全球貿易走向。
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39586.44億美元,雖同比下降8%,但依舊是全球貿易大國,當然離貿易強國還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是要加快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外貿要從創新驅動、技術進步、模式轉換中突破發展瓶頸,加快結構調整與動力轉換,加快由外延發展轉入內涵發展的轉型升級步伐。
我們必須持續提升行政效能,進一步簡化進出口中間程序環節,繼續加強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并通過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進一步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增強對外競爭力等措施來支持外貿企業。還要深入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高水平自貿區建設,深化涉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對外貿易發展空間,增強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
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話語權”是未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大問題。面對TPP,中國除了要全力推進中美、中歐等重大多雙邊談判,還應持續推進FTA戰略,積極主動參與區域經濟合作以及各種自由貿易協定,比如加緊促進FTAAP(亞太自貿區)以及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等的建設。
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視野很高,[馬紹爾公司注冊]匯合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利益,是構建中國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重大戰略支點,謀求的是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一帶一路”迎合全球化時代特征。企業應珍惜這樣的歷史機遇,加快產品及投資的全球化布局,提高“走出去”的質量和水平,共同促進中國開放型經濟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從而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