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主要央行之間的政策分歧不斷加深,貨幣政策走向更趨復雜化,加息、降息、“按兵不動”者同時存在。
美聯儲正考慮(以及延后)收緊貨幣政策;
英國央行也在做樣的事情;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分別在考慮進一步刺激,而中國央行已經放松了政策。有分析認為,全球貨幣市場很可能再起狼煙。
隨著歐洲央行暗示著推出更多刺激政策之后,[注冊
香港商標問題]緊接著中國央行也接著在上周五無預警性地“雙降”,調降目存、貸款利率以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這類寬松對股市而來雖然是利多,但投資者在買進前應先想清楚,這是個經濟強勁或是衰弱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不是只有中國在寬松。就在中國降息前,歐洲央行才清楚表明,他們打算在12月擴大量化寬松,而已經是-0.2%的利率,還有可能再調低。日本一直準備推出更多刺激措施。這類寬松預計會讓歐元、日元走低,結果美元將會上漲。
由于
美國也有經濟放緩跡象,并且擔心美元被推得更高,因此一直推遲原先的升息計劃。
與全球其他央行相比,中國央行的優勢在于,中國現在的基準利率4.35%,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不像多數央行是在零利率或負利率間痛苦抉擇。但壞消息是,中國有可能被迫一降再降,例如經濟顧問Gerard Lyons就認為,中國遲早將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
一再寬松的結果,就是效果一次次減弱。QE發揮效用的方式,一是通過匯率,但所有國家都寬松,貨幣貶值也難以達成。而由全球貿易普遍減少的情況也說明,競貶只是拆東墻補西墻。
既然中國、日本、歐洲進一步寬松,美國遲不升息,都在設法刺激經濟、避免通縮的威脅,這樣有什么問題嗎?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于上周四表示,歐洲央行正在研擬對抗通縮和刺激經濟成長的新方式,最快將在十二月公布,德拉吉此話一出,美元兌歐元應聲出現大漲。
而市場認為歐洲央行是否將會在十二月份時啟動升息,目前美聯儲看來是很明顯地采取較為謹慎的態度。
歐洲央行的行動很可能大大增加美聯儲再度延后升息的可能性。
據《愛爾蘭獨立報》報道,Marco Valli亦曾表示,歐洲央行絕對會啟動“QE2”。
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0月會議聲明維持利率不變。新的聲明撤銷了“全球形勢可能限制增長”的表述,并稱將在“下次會議”(即12月)上評估進展,以決定是否加息。
美聯儲決議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溫和,風險接近平衡,正密切關注全球局勢的發展。美國家庭開支和商業投資穩固增長;美國經濟一直都溫和增長。就業增速放緩,失業率保持穩定;就業市場松弛狀況自年初以來減少。住房市場進一步改善,出口一直都“溫和”。
在9月份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有一個重要異動很少被人觀察到,即出乎意料地改變了預期管理組合,進一步扭曲市場預期。
美聯儲繼續引而不發,調整預期管理組合,可能試圖讓美國資產價格實現一次軟著陸,但實際上又會扭曲市場的預期。
在美聯儲宣布聲明之后,美元、歐美股市上漲,風險資產及黃金價格全面下跌。這正好說明美聯儲進一步扭曲了市場的預期。最終的結果不會有新版本,即市場繼續自主加息。在維系相對強勢的美元資產價格基礎上,這有可能繼續放大非美國家的風險。
與此同時,被稱為“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VIX指數在美聯儲宣布決議之后出現下跌,而不是上漲。這似乎顯示,市場認為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和美國的聯合干預,已基本趨于結束。這等于是向美聯儲發出信號:市場已經做好了準備。
但事情并不會那么簡單。美聯儲如此進行預期管理,實際上把自己裝進了一個套子:12月到底加不加息?不加息有信譽風險,加息則可能導致靴子落地,市場會以階段性利空出盡來處理。
尤其是,美聯儲設置的這一時間窗口恰好位于中美本輪庫存周期下行的底部區域,經濟數據的疲軟是全球性的。
但考慮到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或擴大QE規模,美聯儲將必須考量到:美、歐兩大央行間貨幣政策分歧性加大,可能造成的利弊得失。
美銀美林(Merrill Lynch)全球經濟學家Ethan Harris對此則持相反觀點,Harris認為,美聯儲很可能受到德拉吉先前談話的影響,進而采取升息的動作。在歐洲央行可能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的預期心理之下,美元將會大幅走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
并且在歐洲央行的聲明影響之下,美國的市場利率以及美股可能都將大幅走揚。Harris說道:“每個人都認為美聯儲將會因此停止動作,但我認為相反的這更可能加速美聯儲采取行動。”
知名經濟學家如松認為,現今,歐元和日元都放出繼續寬松的風聲,而市場預計美聯儲12月加息的可能性比較大,在此情形下,歐元日元繼續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和美元加息這兩個事件,很可能只發生一個,同時發生的話,就可能成為三國博弈的最后一擊,終歸,主要的央行政策長期背離的情形無法長時間持續。
而受到日本經濟成長第二季出現萎縮的影響,考量到日本很可能重新陷入衰退,目前日本央行也正在考慮擴大寬松政策。
另據媒體報道,上述提到的我國采取的人民幣主動貶值政策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而這還沒結束,一直到明年三月份,中國將會繼續主動貶值人民幣,這將會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進而影響到美國經濟復蘇。
另外,除了人民幣主動貶值外,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將給美國市場帶來更多動蕩。這一切的背后都顯示著貨幣戰爭的意味。
特別提款權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造的一種資金國際形式。特別提款權的價值是根據其包括的主要貨幣的不同匯率計算得出。特別提款權是為了向特定國家提供貨幣儲備或是用于提供額外流動性。
中國迫切希望人民幣能被納入到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當中。[
注冊歐盟商標常見問題]盡管目前這僅僅是一個謠言,但是美銀美林預計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的占比將可能達到13%。
在2010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后一次的審核中,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四大主要貨幣的比重不一,歐元占37.4%,日元占9.4%,英鎊占11.3%,美元占41.9%。
人民幣潛在的13%的比重可能意味著美元和英鎊在特別提款權中的比重可能會下滑。
今年早些時候,對于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有一些異議。但是異議很快就消失了,我國政府在2015年主動貶值人民幣。
貨幣戰爭交易者的策略師JimRickards表示,市場中很多人都誤以為人民幣主動貶值對未被納入到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的反擊,事實不是這樣。
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只是時間問題。他表示,這只是過程被延長。
“中國主動貶值人民幣不是在報復,只是針對美聯儲強勢美元政策的必要調整。這些政策調整對于國際貨幣系統的有效運轉至關重要。
中國這些措施可能讓市場感到驚訝,但是市場將會明白這背后的道理。精英們預測到了這一措施,但是一般投資者沒能想到。
Jim表示投資者必須意識到人民幣將在今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議上被納入到特別提款權中。
不過,如松認為,最奇怪的是瑞郎兌美元,過去五十多年,瑞郎兌美元都是長期升值的走勢,雖然短期或許會震蕩,但沒有改變長期升值的趨勢,可是,現在的瑞郎在中長期的趨勢線圖上卻走出一個貶值的趨勢,以40季度均線為分水嶺,這個含義不得不斟酌。
或許瑞士央行再出什么大招,這樣的可能性比較大,雖然瑞士經濟的競爭力很強,一直處于世界的前幾位,但長期升值的效果不斷累積,也需要緩解一下壓力。
雷亞爾和盧布是兩個明顯的例子,盧布兌美元在未來將失去參考意義,普京希望終止在國內的外幣兌換,盧布兌美元就成為名義匯率,而名義匯率僅僅是一個數字,沒有絲毫的意義。
而雷亞爾的反彈似乎到了一個敏感的位置,如松認為已經反彈到位,結合泰銖的走勢,如果雷亞爾再次回歸跌勢,新興市場的貨幣很可能再起狼煙。
當今的貨幣市場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景象,瑞郎、雷亞爾給出的信號不可忽視。
可見,當前全球匯市能見度不佳,市場流動性已經大幅下滑,市場的不確定性在增加,市場隨時都可能飛出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