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股票”或“基金”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7月份收益率不僅高于理財產品整體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高出銀信合作理財產品0.33個百分點,達到了4.96%。
遭遇央行兩度降息的沖擊,[怎樣在南京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銀行理財產品在最近兩個月里出現了較大幅度下降。“困則思變”,商業銀行開始借由銀信合作尋求收益率向上突破。數據顯示,7月以來,新發行的銀信合作產品在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占比已攀升至40.58%,尤其是投向中包含“基金”、“股票”的產品增勢尤其迅猛。
這一逆向趨勢的背后,是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迫于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壓力,為留住客戶和資金做出的積極應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銀行理財資金對A股市場筑底成功的信心。總體來看,投向中包含“基金”、“股票”的產品預期收益率不僅高于整體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高出銀信合作理財產品超過0.3個百分點。
降息催“升”銀信合作
據統計,經過央行兩度降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由1-6月的4.83%降至7月的4.34%,其主要原因在于資金成本中樞下行導致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下滑。
7月 21日至7月27日一周,1個月以下、1-3個月、3-6個月、6-12個月、1年以上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收益率分別僅有3.46%、 4.22%、4.40%、4.27%、5.15%。與之相關的保本型結構性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順勢下跌,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率水平較降息前大幅下滑。
為避免客戶和資金流失,商業銀行紛紛重拾銀信合作渠道,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再度發力,新發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占比不斷上升。
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008年和2009年占據了整個銀行理財市場的半壁江山。隨著監管層對該類業務的重點監管以及一些違規操作被禁止,銀信合作理財業務經歷了一個低谷期,產品占理財產品總數的比重從2009年鼎盛時期的54.95%下滑到2010年的37.07%和 2011年的32.20%。
今年上半年,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占比達到36.73%,大有卷土重來之勢。這一逆市動作在7月表現得更為明顯,截至7月30日,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占比已攀升至40.58%。
投向股票基金產品受寵
從發行銀行類型來看,銀信合作理財市場中的主力是國有商業銀行,這與2008年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鼎盛時期已經有很大不同。但在7月,股份制銀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占比再度超過50%,達到54.60%,成為發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最多的銀行,城商行趨勢類似。
分析人士指出,相較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中小銀行采取了更多積極的措施來維持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市場環境較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更加嚴峻。
從收益率情況來看,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高于整體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0.2-0.3個百分點左右。2012年1-6月,理財產品整體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0%;7月(截至7月30日)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為4.34%,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為4.63%。
雖然各個銀行在長期開展業務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優勢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資金投向偏好。但通過數據不難發現,投向中包含“基金”、“股票”的產品在降息后普遍更受銀行青睞。
以光大銀行和工商銀行為例,2012年,光大銀行偏好的資金投向由此前的“信托貸款、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組合轉為“股票、基金、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組合,所有產品中,資金投向包含“股票”或“基金”的產品占比達到84.51%。僅7月份,光大銀行發行的118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包含“股票”或“基金”的產品就有113款,占比95.76%。
工商銀行的資金投向包含“基金”的產品占比在2011年為43.40%,2012年1-7月為54.23%,是占比最大的產品類型。僅7月發行的94款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包含“股票”或“基金”的產品有65款,占比69.14%。
總體來看,包含“股票”或“基金”的產品占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比重,7月為38.06%,而在1-6月僅為17.98%。其7月份的收益率不僅高于理財產品整體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高出銀信合作理財產品0.33個百分點,達到了4.96%。來自工行、光大、建行等商業銀行的多位理財經理表示,這種相對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目前頗受投資者的歡迎。
分析人士指出,[怎樣在青島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更多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托投資可轉債或是打新股,是迫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下行的壓力。A股市場目前正處于震蕩筑底過程,投向基金、股票的理財產品可獲得相對較高收益的可能性正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