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自貿區概念之后,土地流轉概念股成為近期市場熱點,但土地流轉具體操作程序卻鮮為人知。有信托公司近日宣布推出“土地流轉信托”,無疑是一次大膽嘗試。
土地流轉信托,實質上是一種用益物權的信托化,其過程是將農村土地使用權作為信托財產,委托信托公司進行經營管理,主要包括農用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宅基地使用權等。
按照設計方案,[香港 BVI 離岸公司注冊服務] 信托計劃在這過程中將土地收益權份額化并且憑證化,實現農民憑借標準化的“土地受益憑證”定期領取收益,這種憑證還可進行轉讓。
盡管上述方案尚在等待監管部門批準,但已有信托公司開始描繪未來的美好藍圖:除了土地流轉信托以外,還可以圍繞這一信托計劃挖掘相關業務機會。
比如,農民每年獲得的收益可以再次打包成為新的資金信托,信托公司可幫農民投資打理;另一方面,信托公司還可為種植大戶提供信托貸款等融資服務。
信托公司此舉無疑與新一屆政府對于土地問題的表態高度契合。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7月在湖北考察時表示,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土地流轉等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地方調研時也指出,土地實現流轉后也能產出黃金。
而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要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意在為農地改革推進鋪路。
市場從不斷釋放的政策信號中發現,在本屆政府任內,有關城鎮化、現代農業發展等相關領域的金融服務將會被不斷深化,而其中所蘊含的機會也會被各金融機構所重視。
事實上,北京信托和華寶信托已成立了土地信托課題項目小組,研究信托與城鎮化、土地流轉、養老產業結合等課題。
國外在土地信托領域運作已頗有歷史,目前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英美模式,主要是利用住房協會、信托機構和社區組織等實體組織設立永久性基金;一是通過建立土地信托銀行參與土地信托業務,在日本等東亞國家比較普遍。
與國外不同的是,我國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尚處于分離狀態,土地信托試點推進相對緩慢,加上流轉費用過低,容易損害農民利益,引發爭議。
在筆者看來,[杭州注冊香港公司 服務]目前我國土地流轉信托還需注意兩方面的不確定性。首先,農地應該如何作價委托,目前信托機構、大戶、農民等相關方的收益比例劃分各地并無統一的標準;其次,農業生產經營需承擔自然災害、市場競爭等諸多風險,如何保證農民穩定收益問題。如果項目出現虧損,農民利益如何保證?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農地流轉是新一輪城鎮化甚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需要政府、農民、企業以及中介機構等參與主體共同努力,同時需警惕通過農地流轉變相征地,侵害農民利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