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慣于逆經濟周期行事的信托業,雨天送出雨傘,當刺激政策出臺后天晴了再收回雨傘,皆大歡喜。
在經濟新常態下,大規模刺激政策難以推出,信托業面臨著在雨天順利收回雨傘的艱巨任務。
“新常態”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所處新階段的總體認識和判斷。
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信托業與中國經濟一道,[注冊香港公司 咨詢服務]也步入了“新常態”,其特征主要包括:增長速度回落,目前信托資產規模的增速已由2011年的58.25%、2012年的55.30%降至2013年的46.05%。
傳統融資類業務空間受到壓縮,信政合作的基礎設施領域和房地產領域的信托融資業務有所減少。
在證券監管機構促進證券業和基金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下,來自證券業、基金業等其他金融部門的競爭加劇。
“新常態”下的信托業,相對于高速增長,對于自身安全的需要更加迫切;如何構建長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關乎信托業能否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大課題。
強化風險管理,是信托“新常態”下的首要任務
在“新常態”下,信托風險悄然累積,風險控制的壓力顯著加大。
毋庸諱言,近年來信托業在超常規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在融資項目選擇時難以做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因此,進入后10萬億時代的信托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將前期吞進來的資產很好地消化掉,以防止因為消化不良而導致肌體病變。
目前中國經濟形勢被高度濃縮為經濟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疊加,在此經濟下行過程中,信托業面臨多元的風險考驗,包括常規的融資方的信用風險,因區域經濟塌陷導致的區域風險,因行業衰退導致的行業風險,因負面報道導致的聲譽風險,甚至還有以往所不常見的因政商勾結導致的腐敗風險。
原來慣于逆經濟周期行事的信托業,雨天送出雨傘,當刺激政策出臺后天晴了再收回雨傘,皆大歡喜。
在經濟新常態下,大規模刺激政策難以推出,信托業面臨著在雨天順利收回雨傘的艱巨任務。
因此,信托業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工作更加重要,需要用比以往更大的工夫來預防、化解和處置風險。這尤其需要信托公司保持住定力。
為了促進信托業加強風險管理,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同志在去年年底提出了信托業要建立包括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產品登記制度、分類監管、分級經營機制、以凈資本管理為基礎的資本約束機制、社會責任機制、以生前遺囑計劃為核心的恢復與處置機制以及行業穩定機制和監管評價機制等“八項機制”。
今年4月,銀監會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確立了信托業堅持防范化解風險和推動轉型發展并重的原則。
這些監管政策的立意,就是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使高位發展的信托業更加穩健地運行,促進信托公司不斷提高治理和風控水平。
弘揚信托文化,是信托風險管理的基石
信托作為一種財產轉移和財產管理制度,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圍和法律保護下從13世紀發展到現在的。
受托人對委托人、受益人所負的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謹慎義務),是信托文化的核心內容。
無論是開展融資業務還是投資業務,信托公司都必須堅守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這正是信托公司區別于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的鮮明的文化特征,值得信托業者高度重視。
信托成立后,面對委托人的莫大信任,作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它管理信托財產、處理信托事務的唯一目的,只能是為了受益人的全部利益而行動。
這一目的必須是純粹的、無雜質的,即受托人不可以一邊為了受益人的利益,一邊同時又為自己或其他第三人的利益行事;更不可以為了自己或其他第三人的利益而犧牲受益人的利益。
因此,信托公司在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理或者處分信托財產、處理信托事務時,不得使自己個人的利益與受托人的職責發生沖突,不得利用受托人的地位以任何方式為自己或者其他第三人牟取利益或方便。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則是注意義務要求受托人必須抱有的態度。
因為信托成立后,信托財產雖系于受托人名下,由受托人實際控制,但并非受托人的固有財產。
受托人對信托財產的管理或者處分,是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必須以最大勤勉之精神和格外謹慎之態度,履行其作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
在接受所托,管理、運用和處分信托財產的時候,信托公司首先應時刻懷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戒驕戒躁的謹慎心態。
這要求信托公司在開發投融資項目時,應該有所取舍,要切實防范因公司的利潤壓力或員工的過度激勵等不恰當的、激進的、過分冒險的安排,導致受托人降低信托項目的準入門檻,放松信托項目的風控標準。
同時,信托公司必須把好客戶、項目的準入關,提高業務準入門檻,將形形色色的有各種毛病的項目杜絕在門外,時機不好的項目不做,管理不善的項目不做,風險過高的項目不做。
而可以做的項目,也要控制行業、地區和客戶的業務集中度。
信托公司還必須具備“好謀而成”的能力。舉例來說,在管理、運用信托資金時,受托人的“謀”,首先表現在他對所欲投資或融資項目的高標準、嚴要求,對于不符合自己要求的項目絕不茍且而讓它們蒙混過關。
信托公司要做到“好謀而成”,關鍵在于是否擁有足夠的高素質人才。
人才是信托公司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信托公司必須竭盡所能地吸引一流人才,留住優秀人才,培養更多人才;要致力于營造讓大家珍視所托的企業文化和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提高大家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能,讓員工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華,有效率地思考和負責任地工作,從而為受益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同時,注意義務還要求信托公司真正具備其對外宣稱所具有的或者是被合理期待所具有的特殊的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
這一方面要求信托公司具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則要求受托人的對外宣傳應該恰如其分,不得過分渲染。
信托公司在宣傳信托產品時,尤其是向合格投資者介紹項目風險的控制措施時,應該秉持事先確定做得到然后才敢承諾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才是信托業長久發展的氣象。
如果信托業者在產品推介時紛紛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說到風險就吞吞吐吐、虛言搪塞,或者甚至不惜大言炎炎,說大話不怕閃了舌頭,實際上是不斷給這個行業積聚風險,遲早會受到投資者的遺棄。
信托公司腳踏實地、一絲不茍、持之以恒地履行好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是風險管理的堅實基礎,是信托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信托事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加快結構調整,是有效降低信托風險的必由之路
當前信托風險在現象上主要表現為“一對一”的融資類信托計劃實現剛性兌付與融資主體可能出現信用風險之間的矛盾。
“新常態”所呈現出的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客觀上將引導和驅使信托公司擺脫路徑依賴,尾隨市場的需求,應對競爭的壓力,主動地進行結構調整,在風險型的融資類業務上大幅度去杠桿,大力開發收費型的投資類和投行類業務,從而改變信托公司以融資類業務為主營業務的現狀,使之在中短期轉換為風險型的融資類業務與收費型的投資類、投行類業務并重,在中長期轉換為以收費型的投資類、投行類、事務管理類業務為主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
首先,信托公司應大力拓展收費型、投資類的資產管理業務。
在與銀行競爭大優客戶的融資業務的過程中,信托公司并無優勢,激烈競爭的結果使信托公司收窄收益率,業務量被擠壓,風險增大。
這需要信托公司重新從制度上審視自己長短處,發掘并運用所具有的比較優勢——現有金融體制賦予信托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業務功能,開展具有買方業務特征的資產管理業務。
包括:(1)以基金方式參與項目股權投資。我國尚處于資本形成的初級階段,企業的資本實力偏弱,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缺乏財務穩健性。這給了股權融資功能以用武之地,例如,信托公司可以改變目前以債務融資為主的房地產信托模式,與優秀的開發商合作,投資入股到精心挑選的項目公司中,與開發商深度合作,封閉運行,共同管理,共擔風險,既避免與銀行進行抵押融資的淺層次競爭,又可給投資者提供更高的浮動收益。華寶信托推出的華寶金石長贏系列-騰飛創新園信托計劃就屬于此類產品。
(2)以基金方式參與私募股權(PE)投資。PE投資有利于完善金融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創業企業融資,推進中小企業的成長,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增加就業機會。信托公司參與PE投資業務已有成功案例,如平安信托旗下PE子公司平安創新資本,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項目超過50個,投資規模超過200億元,獲得了豐厚回報。而中融信托、湖南信托等也設立了PE子公司。
(3)以基金方式并購投資。我國雖已有“世界工廠”的稱號,但產業結構中存在行業集中度不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不多的問題。在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企業兼并重組是必由之路。
去年以來,相關部門和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支持企業并購的政策,這將促成并購迎來新一波高峰期。目前,醫藥類上市公司中已有8家公司參與設立了醫藥并購產業基金。
在并購業務中,信托公司可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并購活動。最近,上海信托宣布成立一家直投子公司——上海浦耀信曄投資管理公司,將重點關注于大健康產業的產業并購。
信托公司開展上述多樣化的股權投資業務后,一來此類基金產品有利于組合投資,在客戶和項目上分散風險,二來由于此類產品將不再設立預期收益率,并將設立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延長的彈性期限,有利于促進信托投資者行為模式轉變為真正的投資行為,破除剛性兌付;三來此類產品有利于改變過去業務較為集中于房地產業務和信政合作業務為主的現狀,擴展進入更廣闊的實體經濟、戰略性新興行業的渠道,從而在行業上分散風險。
其次,信托公司應大力拓展資產證券化、附信托私募企業債等收費型的投資銀行業務。
資產證券化是20世紀最大的金融創新之一,在金融“盤活存量”總體要求下,資產證券化大有用武之地,市場容量十分可觀。
中信信托、中誠信托、上海信托、外貿信托等積極參與了銀行間市場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近期華能貴誠信托作為發行人和受托機構,參與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和流通的平安銀行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對于信托公司下一步參與交易所資本市場開展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有開路之功。
最后,信托公司應大力拓展家族信托等收費型的財富管理業務。
據了解,在國外許多地區,[特惠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信托是資產達到1千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的標準配置,它可以在安全、自由和效率等方面很好地保障行將年老的“富一代”在家族內將財富進行傳承,同時可以很好地達成富裕人士參與公益活動的意愿。平安信托、中信信托、北京信托和上海信托等已經開展了家族信托業務。
在信托業步入“新常態”之際,信托公司只有加強信托文化建設,毫不懈怠地履行好受托人的職責,同時探索出業務結構調整、增加收費型業務占比的新路子,才能促進信托業管理好各類風險,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迎來發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