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近年來信托業創新業務不斷出現,但始終未能突破量價齊升的瓶頸。對此,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為信托公司支招,表示看好那些既進行創新又可以成為商業模式的信托業務類型。
周小明指出,創新業務要分兩類來看。[在寧波注冊香港公司服務]第一類是功能有創新,卻很難成為持續的商業模式的類型,第二類是既進行創新又可以成為商業模式的類型。
“比如土地流轉信托,這是信托制度靈活性的創新體現,非常有亮點,或許會有極個別信托公司成功開展此業務,但卻很難成為商業模式。再比如企業年金信托,如果信托公司僅把它局限在受托人的角色,而不是作為投資管理人的 角色去發展,也很難成為商業模式,都會是只賺吆喝不賺錢。”
談到既進行創新又可以成為商業模式的類型,周小明表示看好兩個業務方向:“一是將傳統的、非標的融資信托轉向投資策略驅動的浮動收益的另類投資基金,這是信托 公司水道渠成的選擇。因為另類基金所需的兩類基礎(另類資產及交易對手),傳統的融資信托都已經積累了,過去只是散的,沒有固定的投資策略,現在變成一個投資組合。這種提升是自然的,只需要信托公司配上系統性的業務能力,就能成為商業模式。”
另一個是家族財富管理,[在義烏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周小明認為這是未來能夠成為可持續商業模式的創新業務。“但 是要在這塊領域有所突破必須三管齊下:一是將家族財富管理作為公司的戰略性定位;二是將匹配的資源投入作為支撐;三是提供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