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信托業風險總體可控、產品收益率穩中有升、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汶萊公司注冊]近年來信托業資產增速已呈持續放緩態勢,信托產品的個體風險暴露增加,信托業經營效益開始出現下滑,業務轉型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2.95萬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8.70%,較二季度末環比增長3.77%,相比2013年四季度7.66%、2014年一季度7.52%以及2014年二季度6.40%的環比增速,回落幅度明顯增大。
信托功能“三分天下”
市場需求變化對信托業務結構和模式具有明顯影響。2013年后,信托業發展所依賴的市場需求結構開始發生巨大變化。
銀信合作業務不斷規范,金融業跨界經營限制逐步放松等,都使得信托業傳統業務模式受到沖擊。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對信托業轉型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明了方向。
在市場壓力和政策引導的共同推動下,信托業不斷挖掘信托制度市場空間,加快轉型創新,業務結構向信托本源業務和符合市場需求變化的方向不斷優化。
“三季度信托業務的結構優化明顯提速!敝苄∶鞅硎荆腺Y金信托占信托規模比重創歷史新高。
從歷史數據看,集合資金信托占比最高的年份是2011年,為28.29%,以后一直在20%至25%左右波動。
今年三季度末,集合資金信托的占比創歷史新高,達到29.13%。
從信托功能看,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占比首次降到了40%以下,為37.91%;投資類信托和事務管理類信托的占比則穩步提升,投資類信托占比為34.63%,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為27.46%,信托功能“三分天下”格局形成。
數據顯示,憑借“多方式運用、跨市場配置”的靈活經營體制,信托公司能根據政策和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信托財產的配置領域。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商企業、基礎產業、證券投資和金融機構等領域依然是信托資金主要投向領域。
其中,工商企業、基礎產業作為資金信托的前兩大配置領域,其占比呈下降趨勢,并且規模出現負增長;而金融機構、證券投資兩大配置領域的占比則上升明顯。
信托資金對房地產領域的配置表現比較平穩。
轉型之路不平坦
三季度信托資產規模環比增速的回落,表明信托業結束高速增長,進入轉型發展階段。
當然,也是因為目前金融領域風控壓力加大,基于審慎把控風險的考慮,信托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發展節奏。
在轉型中,信托業單體產品暴露的風險在增大,礦產和房地產等領域成為風險多發區,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產業過度投資以及地方債務風險顯現等因素,信托業在房地產、融資平臺、礦業、產能過剩行業等重點風險領域的資金運用也須更為謹慎。
信托產品之間風險隔離的制度安排以及信托業雄厚的整體資本實力,是信托業能夠控制整體風險、不大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兩道“防火墻”。
近一段時期,信托業加快業務結構優化、增資擴股,在增厚財務實力的同時,不斷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并以此為業務轉型奠定資本基礎。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實收資本已達19.02億元,所有權者權益達42.39億元。
不過,轉型之路并不平坦。
從粗放式到精細化、差異化發展,信托公司不僅需要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努力,還需要觀念上的轉變。
其中,效益增速下滑首當其沖。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三季度信托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0.14億元、209.81億元,環比增速為23.22%、-4.69%;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27.8億元、112.54億元,環比增速分別為29.97%、-11.94%。
有兩個原因導致信托業經營業績增速下滑,一是信托資產增速持續放緩,增量效益貢獻下滑;二是投資報酬率下降。
這表示信托業轉型發展所需的內涵式增長方式仍未成型。新增長方式下的業務不僅沒有“放量”,也沒有“放價”,信托業轉型發展還處于艱難前行階段。
鏈接
10月集合信托發行數量猛增證券投資類產品一枝獨秀
今天發布的信托市場10月月度數據顯示,10月共有59家信托公司發行了728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上升233款,增幅達47.07%。
其中,中融信托、[汶萊注冊公司]四川信托和外貿信托以172款、62款、50款位列前三。
從資金運用領域看,10月投資于證券投資領域的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最多,共有268款,環比增加156款,占比上升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