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隨著證監會《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及其配套的信息披露、盡職調查工作指引的下發,券商及基金子公司的企業資產證券(下稱ABS)業務也將正式開閘。
記者了解到,早在該業務的征求意見階段,[德國公司注冊]部分券商就已準備提交部分籌備項目材料。
“其實我們做了比較充足的準備工作,就等著ABS業務一開閘就能提交項目。”華北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高級經理此前表示,“因為之前在審批制的時候也成功發過類似的項目,所以對整個業務流程也比較熟悉。”
由于新版的資產證券化由此前的審批制改為當前的基金業協會備案制,因此業內對于備案之后資產支持證券市場擴容的提速亦懷抱較高的預期。
“無論是備案節奏還是項目發行量,可能都要比之前快很多。”前述高級經理預計,“像我們準備報的是一個項目,還有幾個項目在和融資方談,同時也在開發儲備新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金供給層面,市場資金對資產支持證券能否充分認可,不同機構間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而據了解到,由于ABS尚屬非主流證券,且被《規定》定義為私募類證券,因此券商及基金子公司在發行項目前,需要提前聯系買方資金進行實時對接。
“資產支持證券是新業務,需要提前向潛在的買方進行推介。”前述高級經理表示,“我們和一些基金、銀行做過溝通,有認購意愿的機構主要關心的也還是利率和風險問題。”
當前買方資金對于擬發行的ABS項目中能否包含國資股東或關聯人的擔保結構仍然頗為看重,這或意味著,在該項業務開閘初期,內含外部擔保的ABS項目仍將較多。
“買方還是在意是否有擔保的,短期內無擔保的ABS項目可能不會太多。”前述高級經理坦言,“不過也有這樣一個現象,比如資產質量適合來發行ABS的企業的股東,越是有能力提供擔保。”
同時亦有人士表示,在項目推介及開展中,溝通買賣雙方對于發行利率的一致性仍然較為困難,這種情況下,資產證券化業務初期的盈利性或恐不可觀。
“買方要看項目風險和利率,融資方想的是壓低成本,也就是說券商這些ABS項目中的收入是微乎其微的。”上海一家券商資管部人士坦言,“而且今年債市比較好,之前談的一些企業后來靠發債又拿到錢了,所以不打算做了。”
在其看來,《規定》對ABS給定的“私募化”發行成為了制約該項業務的因素之一。
“因為ABS業務是私募化發行,所以買方基本都是機構一類的大資金。”前述資管人士表示,“這類資金在談對接的時候比較有優勢,對風險收益的要求更苛刻。”
而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ABS業務開閘的初期,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業務部門不應該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現在想的還是要先把這塊業務做起來。”前述高級經理認為,“我們是長期看好這個業務的,目前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積累經驗和口碑,這樣無論企業還是資金(方),都會更加信任你”
此外,亦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版資產證券化以備案制的形式開閘,加之央行降息等事件的影響,或將會對此前信托、資管等非標類融資模式造成進一步擠壓。
“開閘后的資產證券化能夠低成本發出去,[德國注冊公司]可能會對信托業務造成擠占。”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信托經理告訴記者,“因為今年債券市場比較好,現在有的比較有實力的公司更偏向于發債,而不是發信托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