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中國信托網發布2014年信托十大關鍵詞,為讀者梳理信托業這一年發生了哪些大事。
13萬億
截至2014年三季末,[注冊香港公司條件]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達12.95萬億元,接近13萬億元。
2013年以來,在經濟下行、泛資管競爭加劇,以及前5年高速增長積累的風險逐漸暴露的多重沖擊下,信托業結束了高速增長階段,步入轉型發展期。
兌付危機
2014年初,規模高達30億元的“中誠-誠至金開1號信托”出現險情。
隨著到期的信托資產規模不斷增加,再加上礦產行業的持續下行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調整,2014年兌付風險事件頻出。
反腐風暴
甘肅信托多人被調查、四川信托前總裁陳軍等被調查。
多位業內人士被調查反映出,信托業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不僅積累了一定的產品風險,還積累了一些管理和運營問題。
而大力反腐對信托業未來的健康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高管變動
2014年以來,共有16家信托公司高管換帥。而2012年、2013年,一共有19家信托公司高管發生變動。
信托公司高管變動原因大致可歸為四類:一是換屆及內部調動,占所有變動高管的一半左右;二是退休、死亡、身體原因,此類占比很低;三是接受調查、撤職,這類僅為個例;四是跳槽,此類比例極低。
假信托
2014年上半年,數家網站將原本認購起點為100萬元的信托產品進行分拆銷售,湊份子理財。
此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名為“xx信托”的虛假信托公司。
其實,無論“偽信托產品”還是“偽信托公司”,均暴露出信托相關法規及監管方面存在亟待填補的漏洞。
監管升級
2014年初,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107號文(即《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
4月,銀監會出臺了號稱最嚴監管的“99號文”(即《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流動性支持和資本補充機制、清理非標準化資金池產品等切實有效的管控手段。
8月,監管層下發了《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評級結果將作為衡量信托公司風險程度、監管規劃和合理配置監管資源、采取監管措施和行動的主要依據。
完善行業機制
2014年9月,監管層下發《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設立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
同一月份,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正式下發《信托登記試行辦法》,全國信托登記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
信托登記中心的設立,為下一步實現信托產品受益權的轉讓以及質押融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助提高信托產品的流動性、盤活存量資產。
增資擴股
2014年以來,已有8家信托公司增資,新增資本額達182億元,其中,中信信托增資幅度最大,注冊資本由12億元變更為100億元。
另有4家信托公司已公布增資意向。而2011年~2013年,已有超過30家信托公司增資,增資額在250億元左右。
傳統產品變局
2014年,房地產信托并沒有爆發系統性風險,[注冊香港公司好處]但單個產品風險的陸續暴露,也降低了投資者的熱情。
基礎產業類信托是2014年受政策影響最大的信托產品類別,在所有信托類別中的占比,已由2013年末的25.25%下降至2014年三季度末的21.8%。
受資本市場回暖影響,證券投資類信托成為2014年增速最大的產品類別。
創新衍生產品
過去有紅極一時的藝術品、鉆石和紅酒信托,之后有頗具發展前景的土地流轉、家族和保險金信托,近期更有全國首單互聯網消費信托“百發有戲”。
盡管這些創新型信托目前尚不成規模,但卻在不斷探索之中,抑或成為未來的趨勢和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