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圈里的“高富帥”信托產品收益雖然高,但對注重流動性的投資者而言,其1~2年的鎖定期卻是硬傷。
近日記者發現,市場上買賣“二手信托”的現象開始增多,一些還沒到期的信托項目,由于持有人急于回籠資金而被折價出售。
業內人士指出,[注冊巴拿馬公司]二手信托因期限短、收益高而頗具吸引力,但投資者也要重點關注二手信托產品本身的品質,別因撿便宜一不小心淪為“接盤俠”。
目前二手信托轉讓的需求不少,尤其是隨著股市的向好,有不少前一兩年購買了信托的投資者都想把錢拿出來投資股市。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國信托資產規模約達12.95萬億元,但這些巨大的信托資產普遍存在權益轉讓的難題。
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解釋稱,一般集合信托類產品存續期限一般在一、兩年以上,而在到期之前信托產品不能贖回、或轉讓。
若投資者在此期間急需用錢想提前套現,只能私下找人“接盤”。
由于二手信托買賣需求增加,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不少信托公司或第三方理財公司都開始自建信托流通轉讓平臺。
比如,記者在某第三方財富公司網站上看到,其專設了一個“產品轉讓”欄,轉讓列表中有數十個信托項目,其中一些“交易中”的產品,剩余期限多在一年以內。
轉讓價格“默認為轉讓方未分配過收益”,但“最終轉讓價格可由雙方磋商而定”。
二手信托的買賣其實是信托受益權轉讓,只要依法轉讓就是合規的,需要到信托公司辦理轉讓的有關手續。
根據銀監會《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信托計劃存續期間,受益人可以向合格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信托單位。信托公司應為受益人辦理受益權轉讓的有關手續。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平臺一般會利用自己的客戶資源優勢去幫助信托持有人找下家,但轉讓效率仍然相對較低。
百萬買“二手信托” 9個月可獲利11萬
投資者王女士最近手頭上一款信托產品到期回籠資金后,正在尋找新的投資項目!靶磐挟a品不少收益比較高的,期限都要兩年。
現在信托兌付情況不太好,監管層都在說要打破剛性兌付,兩年之后都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恰好此時,王女士從其理財顧問處得知,現在其公司有客戶想出手持有的信托項目,“只剩9個月就到期,收益還是按照原來的信托合同收益,而且對方還愿意多付2~3個月的利息”,因此王女士動了心。
她算了一筆賬,上述轉讓的信托合同上的年化收益達12%。
也就是說,總額是100萬元的產品,每月利息是1萬元,持有9個月利息共計9萬元,再加上原持有者給的至少兩個月利息,即2萬元,這筆投資共計可獲得11萬元的利息,年化收益達到14.66%。
比市面在售的信托收益要高得多,而且期限也相對短一些。
事實上,像王女士一樣有意購買二手信托的投資者數量不少。此前記者也發現,有信托理財經理發布消息稱“大量收購二手信托”。
記者向其咨詢時,該理財經理表示,“這是幫客戶收購的,有大客戶想購買這種短期的信托!
據介紹,“二手信托”不僅期限短,而且一兩年前發行的產品,由于當時資金面相對偏緊,收益率也比近期發行的新產品要高。
接盤“二手信托”需辨別項目質地
雖說購買二手信托利潤可觀,但業內人士提醒,目前信托行業的風險開始暴露,而監管層也有意推進打破剛性兌付,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也要擦亮雙眼慎防“踩雷”。
上述信托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巴拿馬公司注冊]收購二手信托的客戶亦不是全盤照收,一般都傾向于購買基建項目,而“房地產則一般沒人敢接,除非是一線城市的優質項目”。
接二手信托也要重點關注二手信托產品本身的品質,如果產品融資方、項目、擔保方、風控等各方面均良好且狀態正常,持有者也是著急變現的話,那風險就不會太高。
但如果,二手信托產品出現一些預警,持有者急于脫手的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