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名不經轉的信托企業,是如何成為后起之秀?高占比的房地產投資、多牌照的金控布局背后,重慶信托蘊藏著什么野心?
春節前夕,[廈門瑞豐注冊香港公司]49家信托公司交出了2014年業績快報,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重慶信托分別居于行業前三強,其中重慶信托從2013年底的排名第8位提升至去年底的第3位。
在行業下行背景下,其業績增長也引發市場關注。
據業內人士介紹,無外乎信托業務的增長和自有資金的投資回報,經過記者梳理發現,重慶信托熱衷于金融資產以及地產信托投資,其在2013年底,地產信托項目規模占比為22.78%,遠高于行業10.03%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信托以自有資金控股三家金融機構,分別持有重慶三峽銀行34.79%的股權,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24.99%的股權,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權,重慶信托同時還持股西南證券等。
對于投資其他金融機構股權的策略,重慶信托在同行業中十分罕見。
事實上,重慶信托的金控集團布局已有顯現,除了入股兩家城商行外,去年重慶信托二大股東也引入了險資。
這家名不經轉的信托企業,是如何成為后起之秀?高占比的房地產投資、多牌照的金控布局背后,重慶信托蘊藏著什么野心?
地產項目占比高
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重慶信托分別居于行業前三強,他們交出的凈利潤成績單分別為30.17億元、24.33億元、24.02億元。
重慶信托凈利排名從2013年的第8位躍居目前的第3位,凈利增長幅度達88.1%,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目前從業績快報中,無法看到重慶信托各項分類業務的規模情況,而從其2013年年報來看,從其信托資產的運用和分布來看,居于前三位的分別為:貸款與應收貸款的占比為39.22%,規模達495億元。
其可出售金融資產投資占比30.17%,規模為381億元;實業投資占比為27.38%,規模為345.8億元。
此外,房地產占比也居于第4位,占比為22.78%,規模為287.8億元。
記者進一步統計發現,重慶信托在2013年自有資金和信托項目投資房地產的比例較此前一年都有所提升,其中自有資金投資比例從8.34%提高至13.86%,而信托項目投資比例從13.27%提升至22.78%,2013年其新增房地產信托規模超200億元。
盡管房地產信托在各家信托公司業務占比不一,但從2013年底,整個信托行業的統計數據顯示,地產信托占比已下滑至10.03%,相對來說,重慶信托地產信托項目的占比并不低。
而且2013年,國五條等調控政策發布,同時地產信托也迎來了兌付高峰年,集合地產信托項目也一度回暖。
多家信托公司從2012年底便開始控制房地產信托等業務的發展規模與速度,縮減二、三線城市的業務。而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風險進一步顯現,一些地產商也出現資金流斷裂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重慶信托向*ST珠江貸款項目鬧出的兌付風波,2014年4月9日,*ST珠江發布關于股權融資借款到期的公告,到2013年3月29日,公司應歸還重慶信托2.1億元借款期限已到,但無力償還,直到去年8月,*ST珠江的實際控制人—北京市新興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向*ST珠江提供2.3億借款,才讓此事得以平息。
2013年、2014年成立地產信托項目陸續到期,2015年地產信托再度迎來兌付高峰,盡管重慶信托目前的地產信托項目并未出現違約案例,但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其現存項目仍面臨很多不確定風險。
統計數據來看,今年房地產公司必須償還2410億元信托資金,房地產信托將要迎來新的兌付高峰勢必造成部分房地產企業資金緊張,從整個行業來看,地產項目違約案例自然難以避免。
下游布局金控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重慶信托去年業績增長除了信托業務的貢獻以外,其自有資金的投資應該帶來了可觀收益。
有分析師對此甚至直言,重慶信托信托業務只能稱得上中規中矩,不過其自有資金運用上倒有不同之處,因為他同時拿到了銀行、基金等牌照。
事實上,信托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其他金融機構并不在少數,比如,國民信托是匯豐人壽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0%;再如吉林信托持有中融人壽16%股權等。因為信托自有資金無外乎投資金融股權、發放信托貸款、債券等。
但重慶信托公司卻是第一家拿到銀行牌照的信托公司,早在2008年2月,原萬州商業銀行欲重組成股份制商業銀行,重慶信托正是此次重組的牽頭人,當時認購7億股,持股34.79%,成為第一大股東,而此時也是銀信合作提速之時。
需要指出的是,三峽銀行近幾年常以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客,其中不乏一些銀信理財產品,如其2008年推出的建設美麗山水城市系列,收益大多在7%左右,募集到的資金將通過三峽銀行大股東、該產品受托人重慶國際信托,以信托股權的投資方式與政府的平臺公司設立專門的項目公司,用于主城區危舊房改造。
2012年三峽銀行年報披露的理財資金交易結構顯示,股權收益權類34.03%、信托受益權類以及信貸資產類22.43%,委托貸款類占10%,投資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類僅為5.23%,其理財資金成非標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比例超過六成而備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離重慶信托拿下第一塊銀行牌照6年,重慶信托在2013年斥資15億元成功收購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24.99%的股份,并再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其實重慶信托入股三峽銀行時,正值銀信合作的高峰期,這樣一來無外乎會促進其業務發展,而2013年,銀行代銷信托、銀信產品發行全面收緊,此時收購第二塊牌照,可能也是為了增加在銀行渠道上的話語權。
上述人士進一步補充指出,也不排除財務投資的可能,特別是農商行近幾年上市預期提升,但更像是其布局金控手段之一,因為這樣可以向其他地區拓展業務,因為畢竟重慶信托多年業務主要集中在本地。
事實上,早在2005年,重慶信托便與重慶路橋等共四家公司設立益民基金,當時其持股比例為30%,是第一大股東,而后重慶信托已持有益民基金股權比例增加至49%。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信托還是重慶路橋的第一大股東,此外,重慶信托還持有西南證券的股份,不過至2014年三季度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07%。
重慶信托多年以來,不斷將銀行、基金、證券等資產收入麾下,據重慶信托2013年年報顯示,三峽銀行、合肥農商行、益民基金也是重慶信托長期股權投資的前三位,據了解,三峽銀行重組后第一個完整財年(2009年)的凈利潤為2.72億元,而至2013年已達10.03億元,4年的凈利增幅達269%
對于這類股權投資對重慶信托凈利的貢獻度,記者致電重慶信托總經理助理董尚可,他表示只是貢獻了一部分,并不是主力,當問及重慶信托為何大量投資多類金融機構時,他表示公司不允許接受媒體采訪,因此拒絕回應。
上游引入險資
重慶信托的投資舉動也與其雄厚股東背景分不開,其第一大股東為重慶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信投資),目前持股比例為66.99%,而國信投資的背后則為重慶市國資委。
1984年10月成立的重慶信托一度走到破產清算邊緣,先后通過多次重組才步入正軌,而距離最近的一次重組是2010年,經過增資擴股,重慶信托由原來的由國信投資完全持股,變更為國信投資持股66.99%、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86%、上海淮礦、重慶市水務、建銀國際、皖投信用擔保等持剩下的股份。
盡管國信投資的持股比例有所稀釋,但此時重慶水務實際控制人仍為重慶市國資委。
2014年,重慶信托引入了險資。據了解,早在2013年12月,原重慶信托第二大股東—重慶水務就發布公告稱,擬以每股4.17元的價格轉讓所持有重慶信托23.86%的股權,最終被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接手,耗資約24億元。
對于此次險資的進入,除了信托行業較快發展,可以帶來財務回報以外,從業務層面來看,大量的保險資金也在尋找長期投資渠道,2012年保監會放行信托資金投資集合信托計劃,使“信保”合作升級。
據了解,[福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保險資金在投一些信托計劃時,是自己找項目,最終走信托這一通道完成,如果拿到信托牌照,自然為信保合作提供便利,而且隨著泛資產管理時代的到來,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其他金融機構牌照。
據了解,去年年底,泰康人壽也正式獲批入駐原國投信托,此外,中國平安持股平安信托,中國人保持股中誠信托。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而從更高層面來看,重慶信托引入國壽投資,實則重慶市國資委與國壽集團之間的合作,而且重慶市國資委旗下包括三峽銀行、合肥農商行、重慶銀行、益民基金等資源,或也是國壽集團所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