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報告發布后,“互聯網+”概念就開始在各個行業點燃創新之火。而近期,這把火開始燒向信托業。
不少信托公司開始大舉招聘互聯網金融人才,布局互聯網金融。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安圭拉公司注冊]對于信托行業來說,要發展,就必須要創新,如果能通過很好的通過互聯網金融進行創新,肯定是好事。
不過,目前來看,信托公司都還在摸索,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創新,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信托公司:紛紛設立互聯網金融部
長安信托近日通過微信端發布互聯網金融招聘信息,招聘崗位包括:JAVA研發崗、前端開發崗、支付開發崗、軟件測試崗。
與此同時,四川信托也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大型招聘網站上發布了互聯網金融部的崗位招聘信息。
不過,與長安信托偏技術性的崗位不同的是,四川信托招聘的崗位基本上都是推廣人才。
四川信托從三月中旬至三月底,陸續發布互聯網金融相關職位,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招聘互聯網金融部總經理、互聯網金融部網絡推廣經理、互聯網金融部網絡策劃/微信/APP運營經理等職位。
在其崗位職責的描述中,“營銷”、“推廣”是關鍵詞。
此外,平安信托3月20日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崗的招聘信息,4月1日又發布了互聯網安全工程師的招聘信息。
中江信托也于3月31日發布了招聘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的信息。
有信托業研究員表示,從招聘崗位的職責來看,基本是都是想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相關公司的產品,比如做APP,做微信公眾賬號,或做網站推廣等。
也有部分公司是想做網上交易平臺,實現網上認購,網上打款等。
但仍有人擔憂,畢竟信托仍是私募性質,各種信托產品并不像基金或其他理財產品那樣標準化,按規定,信托公司對產品不得進行公開宣傳推廣,同時信托產品投資門檻大多在100萬元以上,這種大額交易需要一種面對面接觸的銷售機制,采用目前大眾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線上交易機制或許并不合適。
不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也有不少信托公司對互聯網金融“不感冒”,為了應對行業面臨的瓶頸,轉型的發展需求,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產品的創新上,而非通過互聯網進行渠道的推廣。
實現“互聯網+”的模式待解
實際上,2014年互聯網金融的火爆,讓一向以創新力著稱的信托公司也開始了對這一領域的探索。
不少信托公司展開了研究和布局;有的信托公司成立專門的互聯網業務團隊或部門以研發創新型信托產品。
而像外貿信托等公司,紛紛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熱銷產品或加大宣傳;或開發客戶端APP,讓客戶可以實時了解各類理財產品的信息,如信托產品、資管產品、基金產品等,還可以在線預約認購理財產品,查詢交易情況。
日前,華鑫信托財富管理APP也正式上線“觸網”。
此外,還有像“聚信托”這樣對接信托資源的結構,將互聯網的普惠性與信托結合,專注于讓信托“平民化”。
將三方機構、客戶經理、熱銷產品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以實現信托產品銷售和轉讓。
除了傳統的銷售和轉讓業務外,信托公司也在與其他行業進行跨界聯合,不斷創新。
但是,最讓業內人士印象深刻的,是中信信托曾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消費信托。“眾籌+電影+消費信托”的試水互聯網化的產品模式,雖然就盈利能力來看,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是創新的模式給業內帶來了更多期待。
有業內人士提出,[注冊加拿大公司]互聯網金融為信托行業的創新,無論是業務發展還是公司發展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信托已經發展成為金融行業的第二大子行業,在互聯網金融已成燎原之勢的背景下,信托業發展互聯網金融已成趨勢。
因此,提前網羅相關人才,進行布局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