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年,信托業總資產急速膨脹至14萬億元規模。然而,作為國內第二大金融門類,多數業內公司的品牌管理卻始終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
近日,[注冊香港公司費用]針對某信托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情況調查,該公司相關事務負責人回答表示,“我們公司不是公眾公司,我們的信托產品是私募性質,我們不接受媒體采訪。”
同樣在近期,針對某信托公司控股股東變更一事,接二連三有媒體向這家信托公司求證,但該公司卻三緘其口,始終未予回應。
去年某些信托項目兌付危機持續發酵,涉事信托公司由于缺少相應負責人,只能臨時抱佛腳,緊急抽調管理部門、市場部等多名員工,成立專項小組應對品牌危機。
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來,一些信托公司開始意識到應當更加重視并珍惜自己的品牌,但從行業總體情況而言,多數信托公司在品牌建設與輿情管理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系統和成熟的模式,諸多基礎性的工作也尚未開展。
因此,如何圍繞發展的中心目標,逐步完善品牌建設與輿情管理系統,是信托公司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這一背景下,監管層也從政策層面努力引導信托公司重視輿情管理和品牌建設。
根據去年8月銀監會向各家信托公司下發《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以及相關細則,將根據風險管理、資產管理和合規管理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級,特別將品牌建設、輿情管理也納入考核。
具體而言,上述《指引》對信托公司在輿情管理、品牌建設方面設定了評分標準,包括記者向公司核實情況時,信托公司有意回避的;媒體和網絡對公司進行了負面報道后,信托公司應及時作出回應,對于不回應或延誤回應的都將被扣分。品牌建設方面,如果信托公司由于自身行為引起群體性事件,使得行業聲譽受到損害的;作為受托人因未盡責任等因素,受到訴訟,或導致信托公司、信托行業聲譽受到影響,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能力受到懷疑的都將被扣分。
根據第三方咨詢公司的調查研究,50%以上的高凈值人士選擇財富管理機構時,最為看重機構的品牌和信任度。尤其在泛資產管理時代,投資者可選擇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信托產品的稀缺性已出現遞減效應。
作為進行市場競爭的有力手段,信托公司的品牌競爭優勢更多地體現在與競爭對手的比較之中,率先進入投資者大腦的品牌具有被優先選擇的優勢,品牌建設的核心就是在投資者心目中建設對品牌的信任,并長期維護這種信任。
但在另一方面,信托產品的非顯性擔保性、信托產品的低流動性、信托業務的高杠桿特性,以及信托業信息披露的不充分等特性,又使得信托公司的品牌非常脆弱,如若處理不當,有可能衍生聲譽風險。
所謂信托公司聲譽風險,[如何注冊香港協會社團]是指由于交易對手、經濟環境、輿論導向等外界因素變化對信托公司社會認可度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一種隱性風險,且難以量化,一旦爆發,不僅會給單個信托公司信譽帶來不良影響,也會對其他信托公司乃至整個信托行業甚至整個金融行業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信托公司加強品牌建設,顯然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