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最低100萬起購的信托產品,被互聯網團購平臺拆分拆分再拆分,讓申購門檻直降1000倍,最低只需1000元。
這看似是造福“草根”投資者的平臺,[上海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卻被業內認為有違規之嫌。而在平臺上銷售的產品,并非平臺從信托公司代理的“一手”貨源,甚至連“二手”也算不上,而是信托投資者轉讓持有的信托計劃,由其余的投資者接盤,經過平臺分拆銷售,信托產品的門檻可以從100萬元降至1000元。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讓投資理財門檻大大降低,以往普通投資者可望不可及的信托產品,因為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出現,變得觸手可及。
但將信托門檻降到人人都買得起,這樣真的好嗎?目前,類似信托100、多盈金融等信托團購網站依然游走于灰色地帶,業界爭議不斷。而最近新推出的“51信托”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目前51信托網站可以發現,該網站目前已發布100多款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2%,大多數產品已截止認購,僅有3款產品還能購買,其中有新手專享的0040期15天信托計劃,收益率為6%,平臺額外補貼2%,總計收益率為年化8%,期限15天,100元起購,最高投資5000元。
根據該網站提供的信息,51信托公測期間成交金額已達到2260萬元。
不過,這些產品到底是什么,來自哪些信托公司,投資標的是什么。該網站對這些投資者應該掌握的重要信息統統“語焉不詳”,對于產品發行方也只有“信托行業內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大型金融機構”、“注冊資本逾20億元”、“總資產超過40億元”、“凈資產超過30億元”等簡單的介紹。
據該平臺人士表示,51信托發售的產品全部是存量信托計劃,是由信托產品持有者將其轉讓。
假設A買了某信托公司的產品,在期限未到時,A需要用錢,于是找到該平臺。
平臺直接收購信托持有人手中的存量信托計劃,根據信托公司的規模、產品風險等因素進行定價,也就是“砍價”收購,隨后才會發布到網上由網友認購。
這樣一來,這款信托計劃的流轉經歷了原認購者—51信托—新投資者,也就是說,投資者在51信托上購買產品其實已經算是“第三手”,而折價的部分也會由51信托收入囊中。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許多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分拆出售信托,這樣大拆小、長拆短的方式也會吸引投資人,比如一款一年期的信托計劃,預期收益率為10%,拆成3個月8%的收益率一樣有許多投資者認購,平臺也有可能通過這一過程賺取一定利潤。
一般高凈值客戶購買產品是長期投資,出現賣出信托的情況,最大可能是兩種情況:
一是某些投資者短期缺錢,急于使用現金而轉讓信托產品,甚至會根據資金量緊張程度做一些折價;
二是一些信托投資者因為項目出了狀況,為了減少損失提前賣出規避風險。如果由后續投資者進行接盤,其中的風險不言自喻。
另一方面,[廣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目前信托行業已經發展成為管理規模高達14萬億元的金融市場,是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資產市場。為了篩選出合格投資者,信托計劃的投資金額最低為100萬元,然而,被互聯網平臺分拆出售,顯然違背了信托計劃的合格投資人原則,變相取消了門檻,放大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