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資品中的大塊頭,信托既以其收益高而讓投資者欲罷不能,又因其門檻高、流動性差而“想說愛你不容易”。面對潮水般涌動的互聯網金融,信托業的高門檻還能“高”多久?
去年底,一款名為“信托寶”的產品在高搜易網站推出,[安圭拉公司注冊]不到10分鐘便被搶購一空。網站信息顯示,當天推出的首批產品共分三期,期限全部為三個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9.3%和10%,總共有166名客戶投資購買。
數據顯示,搶購信托寶的,并非腰纏百萬的“財富人群”。公司CEO陳康說,高搜易用戶的人均起投額僅為10元,這與傳統信托用戶百萬元的起投額相比,門檻低到幾乎沒有。
顯然,作為商人的陳康,看準的是無數個幾百元、幾千元所蘊含的商機。而這,正是被稱為“長尾理論”的內涵所在。長尾效應強調的是“個性化”“客戶力量”和“小利潤大市場”,亦即從每個人身上賺很少的錢,但是要賺很多人的錢。
有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信托產品的目標客戶為20%的高端財富人群。如何借助互聯網,讓剩余的80%的“長尾”草根,也能分享信托產品的高收益,并產生“長尾”效應,正是包括“信托寶”“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的價值所在。
天使,還是魔鬼?
“長尾理論”的巢里,孵出來不都是天使。2014年,一款互聯網分銷信托產品“信托100”,被銀監會宣布違規。還有不少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騙資、破產“跑路”的“P2P”公司,無不讓諸多中小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
盡管存在許多問題,但互聯網金融依然點燃了無數草根對于財富的夢想。
當草根投資者們的百十元,甚至幾十元錢都能享受5%左右的利息時,一切并不是理所當然。余額寶推出之前,沒有人會想到活期存款的利率能達到接近7%的收益,而又怎么會享受到這個比定期存款還要高的普惠制收益?
余額寶的成功,打開了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盒子。“信托寶”推出之前,也不會有人想到,10元錢也能問津門檻100萬元的信托產品,取得和百萬元比肩的收益率。
創新與監管,蹺蹺板如何平衡?
如同余額寶等眾“寶寶”一樣,插上想象翅膀的互聯網創新金融,在無數草根的簇擁下,以幾何級的速度快速成長。陳康透露,“信托寶”推出僅僅半年,高搜易注冊用戶已超過35萬個,交易額超過2億元,交易突破5萬筆。
信托寶的東家高搜易,在18個月里,5次搬家,從一間房到一層樓,體量裂變式增長。2014年,公司的總交易額僅為12億元,信托寶交易額3000萬元,2015年,這個目標已經調高至100億元。
“魔鬼”也在利用草根們對互聯網的信任,換著馬甲加速奔跑。以P2P網貸為例,2014年成交額達到3291億元,而倒閉、跑路、提現困難等各種問題平臺高達287家,這兩個數字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268.83%和282.67%,基本上打了個平手。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生長時期,魚龍混雜難以避免,這就要求監管層在制定政策時,既要保護想象和創新,以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更要防范違法犯罪,還草根一個清朗的投資空間。
今年3月,[注冊加拿大公司]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關于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文件將盡快出臺。有消息稱,銀監會普惠部關于網絡借貸業務監管規定的草案已經擬定,監管細則落地時間有望加速。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互聯網金融正處在成長期,監管政策應該更多采用柔性監管,鼓勵創新而不是打壓封堵,不能因為存在灰色地帶就掐掉創新的苗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