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啟的牛市行情,[加拿大公司注冊]讓信托公司的固定收益類業務感受到了“被冷落”,在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2015中國信托業峰會”的圓桌討論“2015年資產配置策略”中,來自多家信托公司的嘉賓認為,盡管信托業受到市場挑戰,但是如果發揮多年來積累的優勢,通過發力創新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信托公司有固有優勢
在中信信托信托業務部副總經理王汝鵬看來,從去年開始,國家打開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好的企業、通過上市等等環節降低直接融資成本,相對資質欠缺的企業用間接融資的方式進行融資,未來兩三年,固定資產類產品所能尋找到的項目資質水平會比往年所能獲得的要差很多,“信托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要發揮自己比較靈活的優勢,跟券商、基金、私募進行合作。”
華潤信托總裁助理、證券投資總部總經理劉輝認為,過去信托公司積累的客戶資源基本上都是固定收益產品,積累了良好的聲譽,信托公司可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引導客戶,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但因為資本市場永遠反映的是預期,而不是當下,所以還是有不少風險,如果信托公司高薪挖幾個基金經理,帶來的風險可能大于收益。
盡管股市火熱,但在中誠信托信托業務三部總經理王會妙看來,不同的周期資產配置肯定是不一樣的,每次大的時代的變遷帶給我們的投資機會不一樣,我們國家在過去幾年里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融資市場不發達疊加實體經濟的投資意愿非常強,應運而生了非常大的非標理財業務的需求,所以產生了像房地產信托、政府融資平臺信托這樣的以融資為標的的理財產品。
華融信托信托業務七部總經理劉存義認為,去年以來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沒必要擔心未來固定收益類的產品越來越沒有市場了。其本人很看好權益類投資,信托業要占領這塊市場,獲取收益,必須要加強專業性。“對于信托傳統業務來說,這兩年在新常態下面臨很大挑戰,但信托公司在項目的資源和人才的儲備、專業隊伍和風控管理領域有優勢。”
信托創新業務空間巨大
盡管股市火爆行情,但在與會嘉賓看來,信托公司通過創新業務,未來的空間一樣巨大。
北京信托股權投資事業一部總經理郭金龍表示,北京信托的家族信托業務,通過與北京銀行合作,2013年底開始推出來,到目前已經累積規模13億多,客戶數40個,平均一個客戶的資產規模大概3000萬至4000萬之間,最大的一個客戶2億。“這塊業務去年大概給我們貢獻了五六百萬的報酬,預計今年應該能過1000萬的收入,整個規模到年底應該可以到20億,再過兩年應該可以到40億至50億。雖然現在看起來它的盈利是微薄的,但是它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在劉存義看來,對于信托公司來說,傳統業務融資業務可能要放棄,很多創新型業務,尤其是股權投資等業務,盡管一兩年內很難產生大的效應,但將來可能是發展方向,“我們想搞一個大型的健康醫療基金,跟三甲醫院合作,建營利性醫院,總投資6億,但是這類業務不可能在前兩年就收回來的。”
中江信托信托三部總經理王海萍認為,[注冊巴拿馬公司]信托行業有著自身的魅力,具有無限的創新能力,“中江信托對于資產證券化、定增、新股申購以及新三板方面都有涉足,政府項目和振興項目也是主打的,證券市場的興起也是為實體經濟在證券市場的融資提供了條件,信托公司要發揮自己的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