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以前(這是漫長的兩年)[在武漢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對希臘進行紓困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與歐元區各國政府以及歐洲央行(ECB)共同努力,而這種努力也成功了。然而,過程并不令人愉快。希臘經濟一直未能達到增長和債務方面的目標,如今又陷入大選后的混亂狀態。除非這種混亂狀態出現較大改觀,歐元區其他借款人也同意幫忙,否則IMF如今就應該考慮“撒手不管”。
一年多以來,IMF明顯在為希臘擔憂。但令人憂心的狀況早已形成,IMF的擔憂本身仍來得太遲:IMF應該一開始就推動對私人持有主權債務的重組,對一個處于困境的僵化經濟體可能取得的經濟增長成績,IMF也應該堅持一個現實得多的看法。
當事實證明對希臘的第一輪紓困不足以達到效果時,IMF又被說服在今年3月簽署了第二輪紓困計劃,只是這一次它疑慮重重。不論人們對希臘債務的可持續性做出了多么樂觀的預測(這種樂觀簡直無可救藥),不論又有多少旨在填平資金缺口的官方資助計劃(這些計劃永遠都不足以填平缺口)出臺,IMF都不應該參與第三輪紓困,甚至不應該繼續為目前這輪紓困出資。
如果歐元區當局希望,在不重組他們為希臘政府提供的官方貸款的情況下,希臘能夠通過增長獲得承擔債務的能力,那么IMF就應誠邀這些當權者接過IMF的風險敞口,并將自身角色限定為,為接下來的紓困計劃提供開放和誠實的評估。與此同時,IMF可以重申自己對其他歐元區計劃的信心。
然而,IMF參與一個連它自己都不相信的紓困計劃的時間越長,對其聲譽的損害越大,對其在歐元區以外地區所受支持的損害也越大。任何貸款減記哪怕只是個提議,都會激怒IMF其他股東,包括美國和大型新興經濟體。貸款減記若得到執行,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推高其他借款人的成本,并令這家機構事實上陷入癱瘓。
總而言之,[在重慶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IMF曾冒險讓自己卷入希臘的麻煩,這沒有錯。在技術層面,IMF提供了無可匹敵的實力。IMF也曾努力使紓困過程變得更具現實意義。然而,如今 IMF這樣做對自己名譽造成的風險,已超過這種做法所帶來的有限益處。歐元區有的是錢。這一區域所需要的,是一個沒有偏見、直言不諱的顧問,而不是另一個被拉下水的債權人。IMF應想辦法脫身,不再為希臘紓困計劃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