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雅加達8月1日電---在東南亞國家努力克服國家利益沖突,力爭2015年前建成歐盟式經濟共同體之際,南中國海問題卻帶來不和諧的聲音。
政治領導人及官員稱,[在武漢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南中國海爭端可能不會直接影響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東盟)的經濟一體化計劃。
但評批人士指出,中國對東盟貧困國家日益增長的投資,使其具有巨大影響力,從而阻止東盟對南中國海爭端形成統一立場。
“它不會綁架(經濟一體化)進程,”東盟秘書長素林在雅加達對外交人士稱,他指的是近期在柬埔寨召開的東盟外長會議。在該會議上,各方對南中國海問題的分歧,導致該組織成立以來首次沒有發布會議聯合公報。
“這是一個早期警示信號……而且不會是最後一次。”
盡管東盟對追求經濟一體化達成了共識,但該組織仍受到諸多政治分歧的困擾,諸如泰國與柬埔寨的領土糾紛、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的文化之爭等。而最具殺傷力的是,該組織無力應對其四個成員國與中國關於南中國海的爭端。
一些外交人士稱,在金邊召開的東盟外長會議上,柬埔寨在中國授意下未將南中國海問題列入會議議程。柬方外交官員則指責菲律賓和越南試圖綁架會議。
中國表示希望雙邊協商處理南中國海問題。
菲律賓曾表示,對東盟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深感痛惜,還對柬埔寨處理此事的方式予以指責。
即使東盟內部不存在經濟和政治分歧,一些成員國相關能力的匱乏,也使經濟協議的執行很困難。
根據東盟最新評估,單一市場2010-2011期的各種措施整體上僅完成了49%,糧農改革步伐滯後。
東盟負責市場一體化的Subash Pillai稱:“早期的成效以垂手可得的目標為基礎……將地區承諾轉化為國家法律,則是最大的(挑戰)!
南中國海爭端還表明,東盟在解決重大糾紛方面存在問題。與歐盟不同的是,東盟沒有一個由成員國組成的中央議會,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機構,也沒有能立法并執行的區域法庭。
素林稱:“東盟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機制,[在重慶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很難對可能演變成大問題的各種事項進行協調和調查。”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南亞經濟學教授希爾稱:“他們在(經濟共同體)一事上進展落後,明顯很難成功……他們在服務方面也不會有太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