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增長會減速已基本形成共識,但何時減速以及減到多少,還存在爭議。現在的關注點是中國經濟能否在第四個10年持續高增長。
我們的看法是:一方面,[深圳注冊香港公司服務]經濟增長下一個臺階符合長周期增長的規律,我們要尊重經濟規律,因此須擺脫兩位數增長的幻想和高增長依賴癥;另一方面,增長放緩不是“狼來了”,減速論不等於悲觀論。
如果能夠真正推進改革創新,注重人力資本積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國經濟將會獲得新一輪的改革紅利、人力資本紅利與全球化紅利,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能,從而創造出第四個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較為強勁的增長。
首先,城市化與服務業發展并不是生產率的災難。目前中國的服務業生產率低下,則與各方面的管制有關,這包括價格管制、準入管制等。因此,通過放松管制,打破壟斷,將會促進中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同時能夠大大促進服務業生產率的提高。
其次,標準定義的人口紅利在不斷消失,但通過數量與質量上的提升,將會獲得新的人口紅利(或人力資本紅利)。
一般是將人口撫養比作為人口紅利的代理變量。根據這一標準定義,一些學者認為中國人口紅利到2015年就結束。但與之不同的是,高雷和泰爾斯采用勞動人口而不是勞動年齡人口來衡量實際的人口紅利。在這里,勞動人口是通過構造不同年齡—性別組的勞動參與率,然後來加總獲得全社會的勞動人口總量。比如,延長退休年齡就能夠提高老年組的勞動參與率,從而導致勞動力總量的增加。
根據這一新的定義(即勞動人口)并通過模擬分析,他們發現,中國的人口紅利能夠持續到2030年。這是通過勞動參與率的提高來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從而延長了人口紅利的時間。
另外,從質量上,特別是從人力資本角度,則是獲得人口紅利的更重要途徑。由於教育大發展,中國正在獲得大規模的人力資源紅利,這在未來不僅可以有效地抵消人口紅利不斷減少的負面作用,而且還可以保持人力資本總量的持續增加,從而支撐整個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高增長。
第三,傳統的全球化紅利在逐步消失,但通過參與全球治理和全球化規則的制定,將會產生新的全球化紅利。全球化規則的修訂實際上是改變我們在全球體系中的位勢,能夠更好地揚長避短。
比如,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就一方面可以減少大量儲備的賬面損失,同時也有利於在未來的全球金融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我們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機制上有發言權,那麼就會在大宗商品價格談判中處於有利位置;至于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發展中的種種條款、指標以及碳交易,這些方面的規則制定將會影響到未來的產業發展格局以及各國責任和成本的分擔,何其重要。
最後,新的改革紅利在於新一輪改革的推進,這需要更大的勇氣和魄力。改革無疑是未來增長的關鍵。改革的問題,歸根到底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我們既要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又要推進政府改革。
當前,改革進入深入區,核心是利益再分配,是打破既得利益關系的重重糾結。新一輪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來統領,更需要勇氣和魄力來推進。如果能做到,中國經濟將會煥發出巨大的活力,這對於增長的促進是不可估量的。
通過以上條分縷析,[上海注冊香港公司服務] 我們認為,那些論證中國增長放緩的很多理由都是值得商榷的;增長的快速下滑并不是中國經濟的宿命。如果能夠啟動新一輪改革,注重人力資本積累,鼓勵創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中國會迎來第四個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