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刻準備就緒的中國運動員不同,[特惠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出口復蘇后勁不足。出口增速正迅速喪失動力,上月同比僅增長1%,6月為11%。這讓中國工業處于何等形勢?
至少,局面不像以前那樣糟糕。出口現在占中國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一左右,而2008年為約三分之一。對全球消費者的依賴減輕,促使企業管理者把精力放在國內品牌的發展方面。以制鞋企業九興為例。自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國內零售和自有品牌業務的增長,該設計制造商的股價已上漲3倍。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這種對國內市場的關注,還幫助將過去兩年全國企業對消費者(B2C)的電子商務銷售額擴大4倍,至4500億元人民幣(合700億美元)。
然而,中國自己無法完全彌補海外需求放緩的影響,而且國內市場也在放緩。這讓制造商幾乎無法獲得定價權。更糟糕的是,由于供應過剩以及在線零售商之間的激烈競爭,很多在線銷售的產品的價格開始下跌。難怪凡客誠品等在線服裝零售商正把目光投向孟加拉國以節約成本。
至少,中國政府確實有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空間。7月官方通脹率僅上升1.8%。但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采取大規模舉措。6月和7月的兩次降息配合利率市場化進行,因此,中國政府需要時間對結果進行評估。政策制定者還關注領導層換屆。
同時,正如《人民日報》最近指出的那樣,[專業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他們知道,仍然走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的老路無疑是飲鴆止渴”。國內外經濟放緩將是對制造商的一次考驗。但那些幸存下來的企業將值得人們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