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可以肯定,直到美國找到辦法應對更大層面的問題、而非人民幣匯率等枝節問題后,美國才能化解中國經濟這個龐然大物所帶來的各種麻煩。
這個更大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寧波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主導中國半數經濟產出的數萬家國有企業,以及政府對它們的大額補貼和強力保護。外國競選對手威脅到了它們近乎壟斷的地位,所以受到政府規則的束縛,被迫在它們與國有企業建立的合資公司“分享”技術,并且拿不到利潤豐厚的政府業務,相反,這些業務都給了國有龍頭企業。
美國國務院經濟政策負責人霍馬茨說:以前我們未曾遇到過如此規模的問題。霍馬茨曾提醒人們留意中國的中央集權經濟。
如果美國需要有人再次給它提個醒的話,本周出版的一本新書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它讓人耳目一新地描述了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對全球商業、對中國自身構成的危險。麥健陸的新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中國威權資本主義的挑戰》解剖了導致中國新制度產生的復雜政策和政權結構,也描述了美國和其他國家有限的應對辦法。
麥健陸寫道,中國共產黨有兩個堅定不移的目標:一是讓中國富強起來,二是保證黨的政治壟斷地位。實現這兩個目標的關鍵,在于支配所有經濟命脈、對中國當前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的龐大國有企業。
書中寫道:隨著中國的國際觸角不斷延伸,這種獨一無二的制度正在挑戰國際貿易的規則和組織,以及全世界跨國企業的商業規劃和策略。與此同時,威權資本主義的局限在國內日益明顯:腐敗現象層出不窮,國有企業消耗改革果實,經濟動力瀕臨枯竭。
國有企業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1萬名蘇聯顧問幫助中國組織中央計劃之時,并很快成為中共惠民與權力的龐大延伸。
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國際市場之前,北京希望證明它歡迎競爭,于是國有企業呈衰頹之勢;后來的10年,隨著中國改弦易轍,用政府資金支持國有企業,并通過一系列產業政策保護它們免受外商競爭的沖擊,國有企業又呈膨脹之勢。
與全球商業世界的脫節愈演愈烈。麥健陸在書中描述了這一過程。
中國的做法是將資金藏匿在調查人員無法找到的地方,這違反了國際上關于補貼的限制。
中國創建了信用卡支付公司中國銀聯,并將其變成一家壟斷企業。此舉限制了外國企業的活動,違反了貿易協定。當維薩就此提出申訴后,中國還進行了打擊報復。
上市的國有企業向審計機構隱瞞信息,聲稱這些是國家機密。
四大國有銀行構成了中國低效率的金融體系,它們將資金引向虧損的國有企業,并由此削弱了競爭對手。
中國的法官都由中共任命,沒有強制要求搜集證據的權限,這令外資企業幾乎不可能打贏貿易官司。
中國政府已拖延多年,遲遲不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該協定將限制中國歧視外國產品。
事實上,麥健陸說中國在拖延貿易案件(包括一宗涉及汽車零部件的案件)方面堪稱大師,它會等到為國有企業構筑起競爭性壁壘之后再解決相關案件。他說,在碰到一系列充滿歧視和扭曲的中國產業政策時,WTO規則就失效了。
麥健陸說,這是因為美國市場已經對中國產品敞開大門,美國的談判人員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了。
隨著國有企業的成長壯大,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飆升至10%,腐敗猖獗,黨員致富。麥健陸援引彭博社的數據指出,中國全國人大最富裕的70位代表的財富是美國政府最富裕的660位官員的10倍還多。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本身也在擠出來自民營企業的競爭。國有企業在中國電信業占據的份額達到96%,在電力行業中占92%,在汽車行業中占74%。麥健陸寫道,單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移動兩家企業在2009年的利潤就超過了中國500家最大民營企業的利潤總和。
麥健陸說,一項關于中國的獨立研究說,如果中國最大的幾家國有企業沒有政府補貼,它們實際上都是虧損的。
麥健陸相信,中國國內求變的壓力正在不斷積聚,導致這一現象的種種原因包括國有企業創新力度不夠、經濟增長放緩、民營企業感到憤怒以及領導層換屆在即等。即使一些高層領導也說改革勢在必行。
麥健陸在北京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如果他們不改革,他們將成為扼殺中國經濟奇跡的罪人。他說他對此感到樂觀,因為中共沒有選擇。
這樣的話,美國能做的也就只有等待。[大連瑞豐注冊香港公司]2001年,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領導一場全球性活動歡迎中國進入貿易開放和公平競爭的新時代,那時,美國恐怕沒有預料會出現現在這種結果。